TA的每日心情 | 擦汗 2017-9-12 17:13 |
---|
签到天数: 69 天 [LV.6]常住居民II
|
房地产企业拿地八种模式详解找准政府痛点
来源:明源地产研究院 2015年01月02日
现在,房企想要拿到优质地块,必须要找政府的痛点:持续性的收入和政绩。最终实现企业和政府的双赢,企业经济效益和项目社会效益共涨的格局。
随着“白银十年”的到来,客户越来越难找,地越来越难拿,房地产行业利润将逐步趋于平均利润,闭着眼睛赚钱的暴利时代一去不复返。在此形势下,土地成本将直接影响开发企业利润。目前标杆企业纷纷通过创造概念和创新商业模式的方法拿地,以低价获取大规模、优质土地,实现与地产联动,提升效益。
我们梳理出当下主流的8种拿地模式,并试图理清它们各自的优劣。但最终的大结论是一致的——现在,房企想要拿到优质地块,必须要找政府的痛点:持续性的收入和政绩。最终实现企业和政府的双赢,企业经济效益和项目社会效益共涨的格局。
一、商旅文产业与地产联动联动模式
代表企业1、万达:“文旅”聚势,以“商业”增值
万达积极发展商旅文产业,以“文旅”聚势,以“商业”增值,拉动消费,提升当地经济水平,借此实现大幅低价拿地。
在任何一个城市,万达都致力于将万达广场打造为城市地标。在操作上,万达通过其强大的招商能力、订单地产模式和资源整合能力,从储备的5000余家商家中挑选优质资源,按照与主力店商家的要求订单式建造万达广场,最快18个月完成开发,迅速产生经济效益,实现商业增值;同时通过文旅地产则带动当地休闲、娱乐等产业发展,实现文旅聚势。以此新增大量就业岗位,以提振当地经济,增加税收、就业,满足政府政绩诉求,基于此,地方政府乐于低价转让大规模、优质土地给万达。
万达在低价成本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房地产销售收入反哺商业、文旅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商业、文旅产业带来高人气和人口导入,拉动周边地块价值上升,提升地产价值,比如上海五角场在万达广场建成后,周边住宅月租金涨幅达300%。在此形成良性循环基础上,成就了资产4600亿元、全球最大的不动产帝国。
实例分析:万达在常州拿了一块地,面积约40万㎡,地价约1000块/㎡,土地成本合计4个亿。万达将近持有了10万方的一个mall,楼板价为1000块钱的,再将里面的所有设施设备弄好,将近7000~8000,因此万达持有这个mall,成本大概是9个亿左右。加上其土地成本,合计约12亿~13亿。然而,mall外围的一条街共4万㎡,单价是3.5万块/㎡,全部售出可以获得约13.5个亿的收入。整个一条街的土地成本是1000块/㎡,建设成毛坯的成本为3000~4000/㎡,合计成本约5000/平米,4万㎡的总成本是2个亿。通过卖街收入,万达就可以打平持有一个mall和建设所以它持有一个mall和建设外围一条街的成本。以后,持有的mall的收入,扣除基本的物业成本,都是净收入。
新城地产王晓松认为,住宅+商业的模式,在三四线城市依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三四线城市和一二线城市的消费逻辑是一模一样的;2、目前全国有好的商业综合体的三四线城市不多;3、在三四线城市,更政府谈判的余地更大;4、三四线城市大体只能容纳一个好的商业综合体,谁先进入就占据了垄断地位。
代表企业2、华侨城:旅游培养+地价升值+住宅开发+深耕旅游
华侨城主打文化牌,借助旅游业实现大面积低价拿地,打造“旅游培养-地价升值-住宅开发-深耕旅游”的联动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