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会计网-引领房地产会计行业潮流!

房地产会计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论坛热门版块 国内最热门的房地产财务同行交流平台 房产会计问吧 - 房产会计实务 - 纳税筹划

论坛推荐版块 我们的宗旨:房会天下 网聚精英 房产会计专题 - 房产开发资料 - 成本预算

网站培训课程 房地产会计财税专业培训 财税课程咨询 - 课程在线报名

查看: 3923|回复: 5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资料] 重庆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1-10章章节考点汇总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12-22 15:24
  • 签到天数: 64 天

    [LV.6]常住居民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6 00:06: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现代会计产生的标志是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出版的《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四个)
    1.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注意:不是“唯一”)
    会计采用的计量单位有实物单位、劳动单位和价值单位三种计量单位。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主要包括:①设置科目和账户;②复式记账;③填制和审核凭证;④登记账簿;⑤成本计算;⑥财产清查;⑦编制会计报表。
    这里是指的“狭义”方法,即会计核算方法。
    广义的会计方法一般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考核方法、会计控制方法。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4.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职责功能。马克思指出,会计是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即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
    (一)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二)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包括参与经济决策、预测经济活动、监督经济过程、考核经营业绩等方面。
    会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形式相比,具有如下特征:
    会计监督是一种全过程监督,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会计监督主要通过价值指标进行。
    会计监督主要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三)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两项基本职能是相辅相成的:正确核算的会计资料是会计监督的依据;有效地会计监督才能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两种职能是相互渗透的。会计监督职能贯穿在整个核算过程中。
    三、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一)会计对象
    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内容的高度概括就是会计对象。所以,会计对象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的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所以,会计对象就是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任何单位的资金都要经过资金投入企业、价值周转、资本退出企业这样一个运动过程。
    (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根据我国《会计法》第十条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是指视同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使用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存款等。
    (1)单位可使用现金支付的款项有:
    ①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②个人劳务报酬;
    ③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
    ④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
    ⑤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
    ⑥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⑦结算起点(1000元人民币)以下的零星支出;
    ⑧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转发到微博
    九鼎财税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12-22 15:24
  • 签到天数: 64 天

    [LV.6]常住居民II

    2#
    发表于 2013-1-26 00:07:08 |只看该作者
    (2)库存现金收付管理的主要内容
    ①由开户银行根据开户单位的实际需要核定开户企业3~5天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的库存现金限额,边远地区或交通不便的开户单位的库存现金限额,可以满足多于5天,但不得超过1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
    ②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库存现金限额的相关规定。
    ③企业当日收入的库存现金,应于当日送存开户银行。当日送存有困难的,由开户银行确定送存时间。
    ④企业不得“坐支现金。因特殊情况需要“坐支”现金的,应当事先报经开户银行审查批准,并由开户银行核定坐支范围和限额。
    ⑤不得“白条”抵库存;不准公款私存;不准保留账外公款;不准私设“小金库”,
    ⑥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3)银行存款结算方式
    主要使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支票、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信用卡、信用证等银行转账结算方式。
    支票分为:现金支票、转账支票、普通支票,现金支票只能用于提取现金,转账支票只能用于转账,普通支票既可以提取现金,也可以用于转账,但普通支票左上角画有两条平行线的,称为划线支票。划线支票和转账支票一样,只能用于转账,不得提取现金。
    支票一律记名,付款期为10天。
    (4)有价证券
    如国库券、股票、公司债券等。
    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财物是财产、物资的简称,是一个单位进行或维持生产经营、业务活动并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周转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等流动资产和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债权是单位收取款项的权利,一般包括各种应收和预付款项等。债务是指企业承担的需要偿付的现时义务,一般包括各种借款、应付预收款项、应交款项等。
    4.资本的增减
    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金。会计上的资本专指所有者权益中的投入资本,一般表现为实收资本(股本)和资本公积。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支出是指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以及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外的支出和损失。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和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财务成果主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所取得的结果,具体表现为盈利或者亏损。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向国家计算缴纳所得税、提取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四、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
    (一)我国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1.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
    《会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我国会计工作管理体制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2.对会计制度的管理
    《会计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并公布实施”。
    (二)会计核算一般要求的具体内容
    见教材上的六项内容。
    五、会计目标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会计工作的作用:
    (一)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
    (二)提高经济效益
    (三)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12-22 15:24
  • 签到天数: 64 天

    [LV.6]常住居民II

    3#
    发表于 2013-1-26 00:08:41 |只看该作者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明确会计主体对会计核算而言,具有如下意义:
    首先,划定了会计核算的范围。
    其次,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立场。
    再次,识别了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一般来说,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经营为前提。
    持续经营解决了核算的时间范围。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的目的,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会计分期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我国会计年度自公历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会计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等。
    由于进行了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会计期间的区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才使会计主体有了不同类型的核算基础。
    四、货币计量
    单位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12-22 15:24
  • 签到天数: 64 天

    [LV.6]常住居民II

    4#
    发表于 2013-1-26 00:09:22 |只看该作者
    第三节  会计核算基础

    一、概念和种类
    会计核算基础,又称会计记账基础,它是将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确认计入会计信息系统的标准。会计基础主要有两种:权责发生制基础和收付实现制基础。
    二、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基础。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也就是说,企业应当在收入已经实现和费用已经发生时就进行确认,而不是等到实际收到现金或者支付现金时才确认。
    教材例题。
    又如,C公司2010年9月以银行存款8800元支付某项租入设备9月份和10月份两个月的租金。根据权责发生制要求,此项业务,C公司应在2010年9月份和10月份分别确认费用4400元,而不应在9月份一次确认费用8800元。
    总结:在权责发生制下:
    销售款未收到——应该作为当期的收入
    预收的销售款——不应该作为当期的收入
    计提借款利息——应该作为当期的费用
    预付下期租金——不应该作为当期的费用
    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基础要求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之间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基于本会计期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涉及几个会计期间(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三、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凡在本期实际以现金付出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在本期收入中取得补偿,均应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现金的收入,不论其应否归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  
    教材例题。
    收付实现制下,不考虑预收收入、预付费用,以及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以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12-22 15:24
  • 签到天数: 64 天

    [LV.6]常住居民II

    5#
    发表于 2013-1-26 00:10:07 |只看该作者
    第四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及惯例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八个方面。“历史成本计量为主、收入与费用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会计惯例。  
    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可靠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  
    2.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将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会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具有价值,关键是看其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是否相关,是否有助于决策或者提高决策水平。  
    3.明晰性(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具体包括横向可比和纵向可比两层含义:  
    横向可比是指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纵向可比是指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5.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进行核算。  
    6.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  
    7.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应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谨慎性的例子,包括在会计期末对各种可能发生损失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对未决诉讼达到一定标准时计提预计负债;对销售保修义务计提预计负债;对企业未来或有收益不加确认等。  
    8.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贯彻及时性,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二是要求及时处理会计信息;三是要求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二、会计惯例  
    我国会计实务中,会计惯例除前述八项质量特征外,主要还包括“收入与费用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两项会计惯例。  
    1、收入与费用配比  
    收入与费用配比会计惯例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耗费应当相互配比,同一时期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的耗费,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收入与费用配比会计惯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因果配比,将营业收入与营业费用相配比,计算出营业利润;二是时间配比,是指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同期的费用配比,而不是将本期收入与上期费用配比。  
    2、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是指企业所发生的支出仅与一个会计期间的收益相关,如购买办公用品的支出、支付的当月职工工资薪酬;资本性支出是指企业所发生的支出不仅仅与一个会计期间的收益相关,而是和一个以上的会计期间相关,例如企业购建厂房等。  
    两类不同性质的支出在对外会计报表中的列示不同:收益性支出应列入利润表中,记入当期损益,以便正确计算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资本性支出应列入资产负债表中,作为企业支出反映,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12-22 15:24
  • 签到天数: 64 天

    [LV.6]常住居民II

    6#
    发表于 2013-1-26 00:10:59 |只看该作者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第一节  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确认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是企业会计的六大会计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即反映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属于静态要素,是资产负债表的构成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即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属于动态要素,是利润表的构成要素】。
    (一)资产
    1、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资产的特点
    第一,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第二,应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第三,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3、资产的分类
    企业的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
    流动资产----是指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和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开发支出、商誉等。
    4、资产的确认标准
    要确认为企业的资产项目,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
    符号资产的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号资产的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二)负债
    1、负债的定义
    负债是指企业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而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2、负债的特点
    第一,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
    第二,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第三,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
    3、负债的分类
    负债按偿还期限不同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两大类。
    流动负债----是指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预计负债等。
    长期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等。
    4、负债的确认标准
    第一,符合负债定义的义务;
    第二,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第三,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符合负债的定义和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负债的定义,但不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股份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和计量主要取决于资产、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2、所有者权益的特点
    第一,所有者权益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数量;
    第二,所有者权益没有单独的确认标准,其确认标准依附于资产与负债确认标准;
    第三,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都必须按照法律、制度、章程或合同执行。
    3、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其中,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包括: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部分。
    (四)收入
    1、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收入的特点
    第一,收入是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非日常活动导致经济利益增加的,一般属于利得。
    第二,收入的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第三,收入的最终结果将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
    3、收入的分类
    收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我国现行会计制度中定义的收入为狭义收入。即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附营业务收入。
    4、收入的确认标准
    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五)费用
    1、费用的定义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费用的特点
    第一,发生费用的目的是取得收入,是取得收入的代价,因此费用的确认要与收入的确认在期间和因果方面进行配比;第二,费用的本质为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而这种流出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3、费用的分类
    费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费用是指营业费用。
    4、费用的确认标准
    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六)利润
    1、利润的定义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是收入与费用配比的结果。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2、利润的分类
    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二、会计要素的计量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1、历史成本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2、重置成本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
    4、现值
    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五)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资产和负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12-22 15:24
  • 签到天数: 64 天

    [LV.6]常住居民II

    7#
    发表于 2013-1-26 00:11:23 |只看该作者
    第二节  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每一会计科目都有它的经济意义和经济内容。
    注意:
    会计要素——对会计对象的分类;
    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的分类。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设置会计科目具有如下意义:
    (1)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
    (2)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基础。
    (3)会计科目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
    (4)会计科目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
    三、会计科目的分类
    (一)按其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可以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五大类。用图表示:
    会计要素分类            会计科目分类

    注意: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收入和费用要素的大部分内容属于损益类,而费用要素中的成本要单分为一类:成本类。
    (1)资产类会计科目,是对资产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按照资产的流动性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应收账款”、“库存商品”等;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有:“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应收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
    (2)负债类会计科目,是对负债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和反映长期负债的科目。
    (3)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是对所有者权益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按所有者权益的形成和性质可分为反映资本的科目和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
    (4)成本类会计科目,是对产品、劳务成本的构成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按成本的不同内容和性质可以分为反映制造成本的科目和反映劳务成本的科目。
    (5)损益类会计科目,是对收入、费用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按损益的不同内容可以分为反映收入的科目和反映费用的科目。
    (二)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
    根据所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的不同,分设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1)总分类科目,又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如“原材料”、“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实收资本”等科目
    (2)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如“原材料”科目可按原材料的品种、规格等设置明细科目,分别反映各品种、规格的原材料;“应收账款”科目可按债务人设置明细科目,分别反映应收账款的具体对象及其分布情况等等。
    对于明细科目较多的总分类科目,可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科目之间设置二级或多级科目。例如,在企业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的产品或劳务种类较多的情况下,“生产成本”总分类科目下可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科目。
    (3)二者的关系
    总分类科目对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起着统驭和控制作用,明细分类科目是对其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
    总分类科目与所属明细分类科目之间的关系

    总分类科目(一级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
    二级明细科目
    三级明细科目
    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
    甲产品
    乙产品
    辅助生产成本
    丙产品
    机修劳务
    (三)会计科目按照与会计报表的关系分类
    分为表内科目和表外科目
    四、会计科目的设置
    (一)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1)合法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2)相关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3)实用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
    (二)常用会计科目
    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规定了企业的会计科目,其中常用的会计科目见表2-1。
    五、会计科目编号
    会计科目编号,就是确定会计科目的号码。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12-22 15:24
  • 签到天数: 64 天

    [LV.6]常住居民II

    8#
    发表于 2013-1-26 00:12:48 |只看该作者
    第三节 账户及其基本结构
    一、账户的概念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账户的分类
    由于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同会计科目的分类相对应,账户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可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总分类账户是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以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总账账户或总账。根据总账账户所核算的经济内容不同,账户可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五类。
    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明细账户或明细账。总账账户称为一级账户,总账账户以下的账户均称为明细账户。
    总分类账户是总括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的账户,明细分类账户则是对总分类账户的补充和详细说明。某一个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的核算内容是相同的,只是提供核算资料的详细程度不同。
    总分类账户提供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总括核算指标,一般只用货币量进行金额核算;明细分类账户除了进行金额核算外,有的还要用实物量度进行数量核算。
    三、账户的基本结构
    简化的账户基本结构用“T字形”表示,见教材图2.1所示。
    由于经济业务的发生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变动,从数量上,存在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因此,账户的基本结构应该包括增加和减少两部分,相应地分为左、右两个方向,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至于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取决于所记录经济业务和账户的性质。
    登记的本期增加金额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的本期减少金额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结存金额称为余额。余额按照表示的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称为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其基本关系如下: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账户的基本结构具体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所依据记账凭证的编号、交易或事项内容摘要、增加金额、减少金额和余额等。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凭证号数
    摘要
    增加金额
    减少金额
    余额









    四、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账户与会计科目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在于:它们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会计科目就无法发挥作用。两者的区别是: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科目和账户一般并不严格区分,而是相互通用。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12-22 15:24
  • 签到天数: 64 天

    [LV.6]常住居民II

    9#
    发表于 2013-1-26 00:13:38 |只看该作者
    第三章  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

    第一节  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是反映各会计要素之间平衡关系的计算公式,它是制定各项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论基础,从实质上看,会计等式揭示了会计主体的产权关系、基本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一)会计恒等式:资产=权益
    企业创始之初的资产来源于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债权人借入资金两部分,分别归属于所有者(投资者)和债权人。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企业创始之初,资产=权益,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提示】该等式是会计等式中最通用和最一般的形式,所以通常称为“会计基本等式”(或:第一等式)。
    资产与权益实际上是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的结果,是企业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在同一时点上所表现的不同形式。资产表明的是资源在企业存在、分布的形态,而权益则表明了资源取得和形成的渠道。资产与权益是相互依存的,有一定数量的资产,就必然有与之对应数量的权益;反之,有一定数量的权益,同时就有与之对应数量的资产。因此,有多少数额的资产必然有其等量的权益,即在任何情况下企业的资产总是等于权益。资产与权益在任何一个时点都必然保持恒等的关系。
    (二)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1、对“资产=权益”等式的影响
    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权益”等式两边会计要素变动的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1)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增加
    即:等式两边同增,增加金额相等,不破坏会计基本等式。
    (2)资产方等额有增有减,权益不变
    即:资产方项目之间的此增彼减,但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都不会发生变化,不破坏会计基本等式。
    (3)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减少
    即:等式两边同减,减少金额相等,不破坏会计基本等式。
    (4)权益方等额有增有减,资产不变
    即:等式右边不同项目之间的此增彼减,但权益总额和资产总额都不会发生变化,不破坏会计基本等式。
    见教材例题。
    2、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的影响
    特别注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也称为会计恒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经济业务发生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有九类情况:  
    即:
    第一类:资产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例3.1】
    第二类:负债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例3.2】
    第三类:所有者权益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资产和负债要素不变【例3.3】
    第四类:资产和负债要素同时等额增加【例3.4】
    第五类:资产和负债要素同时等额减少【例3.5】
    第六类: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等额增加【例3.6】
    第七类: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等额减少【例3.7】
    第八类:负债要素增加,所有者权益要素等额减少,资产要素不变【例3.8】
    第九类:负债要素减少,所有者权益要素等额增加,资产要素不变【例3.9】
    小结: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必然引起会计等式的一方或双方有关项目相互联系地发生等量变化,即当涉及会计等式的一方时,有关项目的数额发生相反方向等额变动;而当涉及会计等式的两方时,有关项目的数额必然会发生相同方向的等额变动,但始终不会打破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二、收入-费用=利润
    企业一定时期所获得的收入扣除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后的余额,即表现为利润。用公式表示:
    “收入-费用=利润”(又称第二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 (又称第三会计等式)
    注意: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也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12-22 15:24
  • 签到天数: 64 天

    [LV.6]常住居民II

    10#
    发表于 2013-1-26 00:14:36 |只看该作者
    第二节 复式记账
    一、复式记账法
    所谓记账方法,简单的说,就是在账簿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记账方法可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1、单式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是指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记录的记账方法。一般只单方面反映涉及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和应收、应付账款等债权债务的业务,而与此相联系的另一方面却不予反映。单式记账法没有一套完整的账户体系,账户之间也未形成相互对应的关系,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2、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全面的、相互联系的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被世界各国公认为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它具有以下特点:(1)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全面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可以清晰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2)设置了一套完整的账户体系,账户之间形成了完整的对应关系。(3)可以通过试算平衡的方法,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3、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
    复式记账法是以会计恒等式为依据建立的一种记账方法。
    我国过去曾采用的复式记账法主要有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和增减记账法。《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明确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反映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信息的的一种记账方法。是复式记账法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在13世纪创始于意大利。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分别作为账户的“左方”和“右方”。
    注意:“借”、“贷”二字已失去了最初债权债务的含义,转为纯粹的记账符号。
    (三)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以此表示账户的增减变化,“借”、“贷”其实就是“左”、“右”的代名词。但其中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取决于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即取决于账户的性质】。
    1、资产类账户的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资产类账户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提示:余额的方向与记录增加的方向一致】
    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是相同的。贷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提示:余额的方向与记录增加的方向一致】
    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3、成本类账户的结构
    成本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会计科目的结构一致。借方记录成本的增加额,贷方记录成本的减少额,期末如有余额,应在借方。
    4、损益类账户的结构
    (1)收入类账户的结构
    收入类账户的结构与权益类账户的结构相似,增加额计入贷方,减少额记在借方,平时的余额在贷方,但期末要将全部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所以期末通常无余额。
    (2)费用类账户的结构
    费用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增加的金额计入借方,减少的金额计入贷方,但期末要将余额转入“本年利润”,所以期末通常无余额。
    小结:

    账户类别
    借方
    贷方
    余额方向
    资产类
    增加
    减少
    借方
    负债类
    减少
    增加
    贷方
    所有者权益类
    减少
    增加
    贷方
    收入类
    减少(或转销)
    增加
    一般无余额
    费用类
    增加
    减少(或转销)
    一般无余额
    成本类
    增加
    减少(或转销)
    借方
    方向规律总结:
    (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见教材例题【例3.1】至【例3.9】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有借必有贷”是指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在记入一个或几个账户借方的同时,还必须同时记入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借贷必相等”是指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记在账户借方的金额和记在账户贷方的金额必须相等。
    总结:
    借贷记账法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借”表示资产的增加与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贷”表示资产的减少与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
    企业发生的任何交易或事项,在登记到一个(或几个)账户借方的同时,必然要同时登记到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且记入借方账户的金额与记入贷方账户的金额相等。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