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会计网-引领房地产会计行业潮流!

房地产会计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论坛热门版块 国内最热门的房地产财务同行交流平台 房产会计问吧 - 房产会计实务 - 纳税筹划

论坛推荐版块 我们的宗旨:房会天下 网聚精英 房产会计专题 - 房产开发资料 - 成本预算

网站培训课程 房地产会计财税专业培训 财税课程咨询 - 课程在线报名

查看: 39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会计] 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政策(06年31号文件)之一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23 15:25: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06年的房地产市场大事记(31号文件的发布背景)
06年关于房地产的话题可谓是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先是福州市首先公布房地产成本,引起各地消费者要求房地产商公布其真实成本,而房地产商则拒绝公布,在网上引起了热烈讨论。而200639日国家税务总局正式印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业务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31号文件),则被网友称为“国家税务总局剑指房地产偷税黑洞”,而房地产商则一片叫苦之声。时值下半年,中央加强宏观调控,为了控制房地产价格过高,压干房地产经济泡沫。接连重拳出击,先后颁布了“国十五条”,在政策上调控房地产结构,打击投机行为;在组织上,对官商结合,操纵房价的“官”,采取了非常措施,北京的副市长刘志华、天津检察长,甚至官至政治局委员的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都被中央拉下马来。为什么地方官员,热衷于拉高房地产价格呢?有学者提出除了“寻租”的腐败动机外,分税制的设计使地方政府缺乏足够的财力也是其原动力之一,当然这个话题就比较远了,在此不再多谈。
以上三大事件,都表明了06年对于中国的房地产商是多事之秋。这是31号文件下发时,房地产企业所面临的大环境。
二、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变迁

11994年税改—2003年度,在这一阶段并没有完全针对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政策,房地产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适用于一般工商企业的税收原则。事实上房地产企业的收入确认、成本核算等完全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没有量体裁衣的税收政策,等于国家放弃了对房地产企业的税收追索,形成了其“经济的巨人,纳税的侏儒”形象。

2 国家税务总局认识到以上几点后,于2003年制定了国税发[2003]83号文件,专门针对房地产企业制定了企业所得税政策。

3 83号文件在执行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在税务系统强调精细化管理的大前提下,国家税务总局与时俱进,于2006年制定了31号文件,剑指房地产偷税黑洞,但是31号文件一些提法仍然有不完善之嫌。

三、31号文件制定之前的房地产企业所得税征收情况

以北方某省会市房地产企业所得税05年缴纳情况为例:全市国税局管理243户房地产开发企业,申报亏损的占95%,有收入的仅仅19户企业,申报了1239万的税款,但是其中有1050万的减免税,实际入库仅仅189万。以上数字剑指是笑话,那么什么原因造成税务机关征不到税呢?总局何道成总结了以下5条:

1.缺乏完工标准,使房地产企业的销售收入一直停留在“预售收入”中。31号文件以前的税收政策,缺乏对房地产企业完工标准,使房地产企业滥用会计政策选择,预期利润率高于预征税款毛利率,缺乏结算计税成本的动力,使国家征不到税款。

2 房地产企业利用配套设施能够预提费用的会计制度,肆意多提预提费用,侵蚀所得税税基。

3.房地产企业利用关联企业转移利润。例如:其关联建安企业是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多开发票让房地产企业抵扣税款。

4.企业之间相互利用,转移利润。

5.滥用税收优惠政策,每一个项目成立一个新公司,都享受新办企业所得税优惠,使国家征不到税。

其实我认为,房地产企业征不到税款的原因,除了以上制度原因外,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房地产企业明目张胆的偷税,在成本上肆意抵扣假票、并多列帐号,隐瞒销售收入。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转发到微博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