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会计网-引领房地产会计行业潮流!

房地产会计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论坛热门版块 国内最热门的房地产财务同行交流平台 房产会计问吧 - 房产会计实务 - 纳税筹划

论坛推荐版块 我们的宗旨:房会天下 网聚精英 房产会计专题 - 房产开发资料 - 成本预算

网站培训课程 房地产会计财税专业培训 财税课程咨询 - 课程在线报名

查看: 344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的节税技巧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2-4-9 21:08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6 12:59: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项目很多,我们选定“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两个常规项目,来谈一下节税技巧。   对于工资薪金收入,依据国家现行政策,我们的节税建议有二:一是平均发,也就是让员工的每月工资数额尽量平均,从而适应较低的税率,来减轻税负;二是分开发,即把员工的报酬分为工资和奖金两大部分,均衡地发放,来减轻税负。
      通过两个具体案例,我们来看看工资薪金的节税技巧和效果。
      【案例1】平均发放工资,员工就不用纳税了
      某糖厂属于季节性生产企业,一年只有四个月的生产时间,生产期间三班倒,忙得没日没夜,职工平均工资为4000元/月;其余八个月,职工没事干,每月发500元生活费。
      糖厂代扣个人所得税的情况是这样的:
      生产期间,企业每位职工每月应交个人所得税为:
      (4000-2000)×10%-25=175(元)
      这四个月,每人共纳个税700元。其余八个月,每月领取500元因不到起征点,不纳税。
      其实这样代扣职工个人所得税并没有执行国家的相关政策。《个人所得税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特定行业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可以实行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的方式计征。明确了采掘业、远洋运输业、远洋捕捞业等特定行业(季节性生产企业)可以实行年薪制计算工资和税金。《个人所得税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又明确:特定行业职工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按月预缴,自年度终了之日起30日内,合计其全年工资、薪金所得,再按12个月平均并计算实际应纳的税款,多退少补。
      糖厂是季节性生产企业,属于国家圈定的特定行业,若采取“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的方式计征,员工的纳税情况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员工每月平均工资=(4000×4+500×8)÷12=1666.67(元)
      月平均工资没有达到2000元的起征点,不用预缴税金;到年底算总账时,个人工资总额不超过24000元,也不用计算税金了。所以,依据国家规定改变计税方式,糖厂员工就不用纳税了,每年人均节约个税700元。
      【案例2】年终奖发整数能节约个人所得税
      依据国税发[2005]9号文件规定,年终奖按发放额除以12个月来确定适应的税率,那么发放多少就很有学问,因为多发1元钱,就可能多交几百元、几千元甚至是几万元的个人所得税。我们举例讲解:
      张某得年终奖6000元,李某得年终奖6001元。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分别为:
      张某的年终奖6000元除以12个月等于500元,适应税率为5%,没有速算扣除数。
      张某应纳税额=6000×5%=300(元)
      李某的年终奖6001元除以12个月等于500.08元,适应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5元。
      李某应纳税额=6001×10%-25=575.1(元)
      因为多领1元年终奖,李某除以12后超过500元,就适用10%的税率,比张某多交275.1元的个人所得税。
      再例如,张某得年终奖240000元,除以12后,适用税率为20%;李某得年终奖240001元,除以12后,适用税率为25%。那么,因为多领1元年终奖,李某比张某多交11000.25元的个人所得税。
      所以,在发放年终奖时,要对照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表,试算除以12个月后会落在哪一档税率区间,再来确定发放额,最好发足额的整数,也就是正好除尽,卡在临界点上,用足税收优惠政策。比如6000元(满足5%的税率)、240000元(满足20%的税率)等,千万不要多发那1元钱甚至是6分钱,因为这6分钱除以12后,仍然可以四舍五入变成1分钱。这区区1分钱可以让你的年终奖适应税率提高5%。这1分钱在理论上称为临界点。
      我们曾经手的一个企业,年终奖“发整数”,一下子节约了18万元的个人所得税。
      从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对于“工资薪金”项目,遵循“平均发、分开发”的原则,并考虑临界点,就能减轻一定的税负。
      劳务报酬——“外快收入”的节税筹划也是以分为主。
      税法规定:劳务报酬的每次收入在20000元以内,按20%的税率纳税;20000元至50000元之间,按30%的税率纳税;超过50000元的部分,按40%的税率纳税——即收入越高,税率越高。鉴于劳务报酬具有“一次性”(完活一次结算)、“多样性”(在多家取得)和“数额大”等特点,我们的节税思路也是分——“化大为小”。案例讲解如下:
      【案例3】签好劳务报酬合同,减轻个人所得税
      李先生是一位财务专家,与某高科技企业签订财务咨询服务合同,每年可获劳务报酬50000元,但李先生要支付交通费等费用10000元。我们看看如何签合同才有利于李先生。
      方案一:全额签订劳务报酬合同。
      李先生与企业签订全额劳务报酬合同,这也是比较常见的签法,内容大致是:企业支付李先生劳务报酬50000元,合作期间,李先生发生的交通费等费用自理。
      依据税法相关规定,李先生的纳税和收益计算如下:
      个人所得税额=50000×(1-20%)×30%-2000=10000(元)
      实际收益=合同收入-费用-个人所得税=50000-10000-10000=30000(元)
      方案二:净额签订劳务报酬合同。
      李先生与企业签订净额劳务报酬合同,即是仅就能拿到自己手里的实际劳务报酬签订合同,内容大致是:企业支付李先生劳务报酬40000元,合作期间,李先生发生的交通费等所有相关费用由企业承担。
      李先生的纳税和收益计算如下:
      个人所得税额=40000×(1-20%)×30%-2000=7600(元)
      实际收益=合同收入-个人所得税=40000-7600=32400(元)
      方案三:分别签订两个劳务报酬合同。
      李先生是专家,对企业的发展能起到指导和顾问作用,在与企业签订劳务合同时,就可分工作和顾问两项劳务分别签订合同。一个合同的内容大致是:企业支付李先生顾问费用20000元,合同签订后即付;另一个合同的内容大致是:企业支付李先生劳务报酬20000元,完工支付(两次收入至少要间隔1个月,否则要合并纳税),合作期间,李先生发生的交通费等所有相关费用由企业承担。
      因为合同金额降低了,税率也就从30%下降到20%。李先生的纳税和收益计算如下:
      个人所得税额=20000×(1-20%)×20%+20000×(1-20%)×20%=6400(元)
      实际收益=合同收入-个人所得税=20000+20000-6400=33600(元)
      方案四:签订税后劳务报酬合同。
      李先生也可以与企业签订税后劳务报酬合同,内容大致是:企业支付李先生劳务报酬35000元,个人所得税、交通费等所有相关费用由企业承担。
      由此,李先生的个人收益为35000元。
      企业为李先生负担的税款为:
      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1-税率)
      =(35000-35000×20%-2000)÷(1-30%)
      =37142.86(元)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37142.86×30%-2000=9142.86(元)
      比较上述四种方案,从节税的角度讲,最不利于节税的是方案一,纳税最多收益最小;方案二比方案一能省2400元税款,令李先生的税后收益从30000元增加到32400元;最利于节税的是方案三,比方案二还多节税1200元,但签订两个合同会给实际操作带来点麻烦;最利于李先生的是方案四,但企业如果算出自己要多支出4142.86元(35000元报酬+10000元费用+9142.86元税款-50000元合同价),恐怕合同的签订就不会那么顺利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转发到微博
    九鼎财税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2-10 14:38
  • 签到天数: 61 天

    [LV.6]常住居民II

    2#
    发表于 2010-1-8 10:57:10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10-1-9 12:43:37 |只看该作者
    这个还不错,看看。。。。。。。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10-1-19 17:20:34 |只看该作者

    看看看看了

    看看看看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0-1-28 18:19:07 |只看该作者
    感谢又一次提供这么好的东西学习!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