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会计网-引领房地产会计行业潮流!

房地产会计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论坛热门版块 国内最热门的房地产财务同行交流平台 房产会计问吧 - 房产会计实务 - 纳税筹划

论坛推荐版块 我们的宗旨:房会天下 网聚精英 房产会计专题 - 房产开发资料 - 成本预算

网站培训课程 房地产会计财税专业培训 财税课程咨询 - 课程在线报名

查看: 187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税法公式大全(一)-古木西风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5-7-10 16:13
  • 签到天数: 82 天

    [LV.6]常住居民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8 10:28: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增值税
    一、 境内
    1、 税额=销项税-进项税
    2、 销项税=销售额*率
    3、 视销征税无销额,(1)当月类平均;(2)最近类货平均,(3)组税价=成本*(1+成利率)
    4、 征增税及消税:
    组税价=成本*(1+成润率)+消税
    组税价=成本*(1+成润率)/(1-消率)
    4、含税额换
    不含税销额=含税销额/1+率 (一般)
    不含税销额=含税销额/1+征率(小规模)
    5、 购农销农品,或向小纳人购农品:
    准扣的进税=买价*扣率(13%)
    6、 一般纳人外购货物付的运费
    准扣的进税=运费*扣除率
    **随运付的装卸、保费不扣
    7、 小纳人纳额=销项额*征率(6%或4%)
    **不扣进额
    8、 小纳人不含税销额=含额/(1+征率)
    9、 自来水公司销水(6%)
    不含税销额=发票额*(1+征率)

    二、 进口货
    1、 组税价=关税完价+关税+消税
    2、 纳额=组税价*税率

    三、 出口货物退(免)税
    1、“免、抵、退”计算方法(指生产企自营委外贸代出口自产)
    (1)纳额=内销销税-(进税-免抵退税不免、抵税)
    (2)免抵退税=FOB*外汇RMB牌价*退率-免抵退税抵减额
    **FOB:出口货物离岸价。
    **免抵退税抵减额=免税购原料价*退税率
    免税购原料=国内购免原料+进料加工免税进料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组税价=到岸价+关、消税
    (3)应退税和免抵税
    A、 如期末留抵税≤免抵退税,则
    应退税=期末留抵税
    免抵税=免抵退税-应退税
    B、 期末留抵税>免抵退税,则:
    应退税=免抵退税
    免抵税=0
    ***期末留抵税额据《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期末留抵税额”定。
    (4)免抵退税不得免和抵税
    免抵退税不免和抵税=FOB*外汇RMB牌价*(出口征率-出口退率)-免抵退税不免抵税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免和抵扣税抵减额=免税进原料价*(出口征率-出口货物退率)
    2、 先征后退
    (1) 外贸及外贸制度工贸企购货出口,出口增税免;出口后按收购成本与退税率算退税还外贸,征、退税差计企业成本
    应退税额=外贸购不含增税购进金额*退税率
    (2) 外贸企购小纳人出货口增税退税规定:
    A、从小纳人购并持普通发票准退税的抽纱、工艺品等12类出口货物,销售出口货入免,退还出口货进税
    退税=[发票列(含税)销额]/(1+征率)*6%或5%
    B、 从小纳人购Dai.开的增税发票的出口货:
    退税=增税发票金额*6%或5%。
    C、 外企托生企加工出口货的退税规定:
    原辅料退税=国内原辅料增税发票进项*原辅料退税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转发到微博
    九鼎财税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5-7-10 16:13
  • 签到天数: 82 天

    [LV.6]常住居民II

    2#
    发表于 2007-9-8 10:29:14 |只看该作者

    消费税 -古木西风

    消费税

    一、 境内生产
    1、从价定率纳税
    应税品的销售额*税率
    ***销额=价款+外费,承运发票及纳税人转交发票给购货方不计
    2、从量定额纳税
    应税品的销售量*单位税额
    3、混用两法征税
    应税销售量*定额率+应税销售额*比例率(适:卷烟、粮食及薯类白酒)
    4、卷烟从价定率
    某牌格卷烟核定价=该牌格卷烟零售/(1+35%)
    5、 换生产消费料,入股、抵债应税品
    纳税人同类应税品的最高销售格为计税依据计算消费税
    6、准扣外购应税品已纳税款
    已纳税=准扣外购应税品买价* 适用率
    准扣外购应税品买价=期初存买价+购进买价-期末存买价
    7、产销达低污小轿越野小客减30%的消税
    应征税=法定率计消税*(1-30%)
    8、自产用没同类
    组税价=(成本+利润)/(1-消率)
    应纳税额=组税价*税率
    利润=成本*全国平均成本利润率(给)

    二、委托加工
    1、没同类
    组税价=(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率)
    应纳税额=组税价*税率
    2、应税品由受托方代收代缴,收回连续生产
    准扣委加的应税品已纳税=期初存已纳税+收回的委加已纳税-期末存委加已纳税


    三、 进口
    1、从价定率
    组税价=(关税完税价+关税)/(1-消率)
    应纳税=组税价*消率
    2、 从量定额
    应纳税=应税量*单位额
    3、混合
    应纳税=组税价*消率+应税消量*单位额
    ***本节税除国务院令不得减免。
    四 、出口
    1、 出口免并退
    适用:出口经营权外贸购进消品出口,及外贸受他外贸委代出口。受非生产性的商贸代理出口不退(免)。与增一致。
    2、免但不退
    出口经营权生产自营或委外贸代出口,不办退。免征生产环节消费税。不退指免征的消税消品出口已不含消税,无须退。与增别:消税在生产环征及免,增是道道征。
    2、 不免不退
    3、 商贸
    4、 退税额
    (1)从价定率:应退税=出口货物的工厂销售额*税率
    (2)从量定额:应退税=出口数量*单位额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5-7-10 16:13
  • 签到天数: 82 天

    [LV.6]常住居民II

    3#
    发表于 2007-9-8 10:29:56 |只看该作者

    营业税 -古木西风

    1、 纳人供劳务转无资售不动价低无正由,按下法核营业额:
    (1)同类劳务销同类不动平均价;
    (2)最近同类劳务或销同类不动平均价定:
    组税格=营本或工程本*(1+成润率)/(1-营率)
    成润率省自治区辖市府属地税定。

    城市维护建设税

    1、 城建纳税人的纳额三税“税和”定。
    纳额=纳人实缴增消营三税和*适用税率
    **市区7%;县城镇5%;非:1%。
    2、 教育费附加
    (1) 一般
    附加=(增消营税)*征率
    *率:3%。
    (2) 卷烟和烟叶生产单位
    附加=(增消税)*征率*50%

    关税

    1、 予以补税的减免税货物:
    完税价=海关审货原进口价*[1-申补税实用月/(监年限*12)]
    2、从价税纳税
    关税=进(出)货量*单位完价*率
    2、 从量税纳额
    关税=进(出)口货物数量*单位货物税
    3、 复合税纳税
    关税=进(出)货量*单位货税+进(出)货量*单位完价*率
    4、 滑准税纳税
    关税=进出货量*单位完价*滑准率
    5、 关税滞纳金=滞关税*滞征率*滞天

    资源税

    1、 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
    2、 代扣代缴应纳税额=收购未税矿产品的数量*适用的单位税额

    土地增值税

    1、 理论式:税额=∑(每级距的土增税*适用税率)
    实际,按下法:
    (1) 增额未超扣额50%,
    土增税=增额*30%
    (2) 增额超扣额50%,未超100%,
    土增税=增额*40%-扣额*5%
    (3) 增额超扣额100%,未超200%,
    土增税=增额*50%-扣额*15%
    (4)增额超扣额的200%
    土增税=增额*60%-扣额*35%

    城镇土地使用税

    年纳税=占用面(平方)*税额

    房产税

    1、 从价:纳税=房原*(1-扣例)*1.2%
    2、 从租:纳税=租收*12%。


    车船使用税

    1、 动船货车纳税=净吨位数*单位税额
    2、 非动船纳税=载重吨位数*单位税额
    3、 载货车外动和非动车纳税=车辆数*单位税额
    4、 动挂车纳税=挂车净吨位*(载货汽车净吨位年税*70%)
    5、 运输的拖拉机税=所挂拖车净吨位*(载货车净吨位年税*50%)
    6、 客货税额
    乘人=辆数*(乘人车税*50%)
    载货=净吨位*税

    印花税

    税额=赁证计税金额(或应税赁证件数)*税率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5-7-10 16:13
  • 签到天数: 82 天

    [LV.6]常住居民II

    4#
    发表于 2007-9-8 10:30:27 |只看该作者

    契税法 -古木西风

    契税法

    税额=依据*税率

    企业所得税

    1、 年税工薪扣标准=年员工平均数*政府定均月税工资*12
    2、 招待费扣标=销(营)收净*级扣例+速增数
    销收 比例 速增数
    小于1500万 5‰ 0
    大于1500万元 3‰ 3万

    3、 某年可补被并企亏得额=并企某年未补亏前得额*(被并企净资公允价/并后并企业全部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4、 纳税=纳得额*税率
    5、 纳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6、 核定所得率,所得税=纳得额*率
    纳得额=收入额*应税所得率
    或=本费支/(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应税所得率一般题目都会给出。因此,以下这个表估计做综合题时没什么用处。在做选择题时可能会有用处:)

    应税所得率表
    工交商 7-20%
    建、房 10-20%
    饮服 10-25%
    娱 10-25%
    7、境外税扣限额=境内外所得按税计的纳税*(源于外国得额/境内外得额)
    8、境内投所得已纳税扣:
    源联营企应纳税=投方分回利润/(1-联营企率)
    扣抵免=源联营企纳税得额*联营企率
    9、新办劳动就业服企,当年守置城镇待业人员超从业人员总数60%,经主芝税务机关审核,可免征所得税3年
    当年置待业人员比例=当年置待人数/(企原从业人数+当年置待人数)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期满,当年新安置待业人占原从业人数30%以上,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可减半征所得税2年
    当年置待业人员比例=(当年置待人数/企从业人员)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以下是应纳税所得额
    1、 制造业
    纳额=产销润+其他润+(营外入-营外支)
    产销润=产销净额-产销本-产销税-(销、管、财费)
    产销净额=产销总额-(销退+销折让)
    产销本=产品本+初产品存-末产品存
    产品本=本期生本+初半品、在品-末半品、在品
    本期产本=本期耗直材、工资+制费
    2、 商业
    纳额=销润+其他润+营外收-营外支
    销润=销净-销本-销税-(销、管、财费)
    销净=销总-(销退+销折让)
    销本=初商存+[本进-(进货退+进货折)+进货费]-末商存
    ***注意制造业和商业的共同的地方
    3、 服务业
    纳额=主业净+营外收-营外支
    主业净=业收总-(业税+业支+管、财费)
    ***以下是税收优惠
    4、 再投资退税额=再资额/(1-原企率与地率和)*原企率*退率
    5、 外投者源于外企一年的税后利润一或多次直接再投资,退税的累再投额不超下式:
    再投限额=(税后利属年外投企纳得额-该年外投企实纳税)*该年外投者占外企股权比(分配比)

    ***境外所得已纳税款扣除
    6、境外税扣限=境内、外所得税法计纳税*源外国得额/境内外所得总额
    7、应纳企税=应纳得额*企率
    8、应纳地税=应纳得额*地率
    ***按年(终了后5个月汇算清缴)计,分季(终后15日)预缴,多退少补。
    9、季预缴企税=季纳得额*率=上年纳得额*1/4*率
    10、季预缴地税=季纳得额*地率=上年纳得额*1/4*地率
    11、年纳企税=年纳额*企率
    年汇缴企纳税=年纳税—1-4季预缴企税—减征所得税—外税扣额
    12、年纳地税=年纳得额*地率
    年汇清缴地税额=年纳地税—1-4季预缴地税—减征地税
    13、境外税抵限额=境内、外得按税法计税*源某外国所得/境内、外所得和
    汇总计纳所得税=境内、境外所得额*率—境外税抵扣额
    14、国内支付单位与外企签借贷技术转让财产租赁合同协议,按规定付的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等款项,计入本期国内支付单位的成本、费用,无论是否实际付均认同已付,且按规定代扣代缴外国企业预提所得税。
    预提实扣缴税=支付单位付额*预提税率
    15、再投退税=[再投额/1-(企率+地率)]*企率*退率
    16、所得税汇缴:
    年纳税=年纳得额*(企率+地率)
    税汇缴补(退)税=年纳税-减免税-政策抵免税-预缴税+境外补税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5-7-10 16:13
  • 签到天数: 82 天

    [LV.6]常住居民II

    5#
    发表于 2007-9-8 10:30:50 |只看该作者

    个人所得税-古木西风

    1、 工资、薪金纳税=纳得额*率-速扣数
    =(月入-800/4000)*率-速扣数
    所得额     税率 扣除数
    <500     5% 0
    500-2000   10% 25
    2000-5000   15% 125
    5000-20000   20% 375
    20000-40000 25% 1375
    40000-60000 30% 3375
    60000-80000 35% 6375
    80000-100000 40%10375
    大于100000   45% 15375

    2、 个体工商生产经营 纳税=纳得额*率-速扣数
    =(年收入-本费损)*率-速扣数
    所得额     税率 扣除数
    <5000     5% 0
    5000-10000   10% 250
    10000-30000   20% 1250
    30000-50000   30% 4250
    大于50000   35%   6750
    3、 独资和合伙企生产经营所得
    (一)查账征收
    投资者兴办两个或以上独资企,年终汇缴按下式:
    纳得额=∑各企经营所得
    纳税=纳得额*率-速扣数
    本企纳税=纳税*经营所得/∑各企经营所得
    本企补缴税=本企纳税-本企预缴税
    (二)核定征收
    (1)纳税=纳得额*率
    (2)纳得额=收入*率=本费支/(1-率)*率
    4、 企事业承包承租经营
    纳税=纳得额*率-速扣数
    =(年纳税收入-费用)*率-速扣数
    5、 劳务报酬
    20000 20% 0
    20000-50000 30% 2000
    大于50000 40% 7000

    (1) 次收入<4,000元 纳税=纳得额*率
    =(次收入-800)*20%
    (2) 次收入>4,000
    纳税=纳得额*率
    =次收入*(1-20%)*率
    (3) 次收入>20,000
    纳税=纳得额*率-速扣数
    =次收入*(1-20%)*率-速扣数
    (4) 为纳税人代扣税款
    A、
    不含税收入<3,360
    A)纳得额=(不含税收入-800)/(1-率)
    B) 纳税=纳得额*率
    B、 不含税收入>3,360元
    A) 纳得额=[(不含税收入-速扣数)*(1-20%)]/[1-率*(1-20%)]
    =[(不含税收入-速扣数)*(1-20%)]/当级换算系数
    B) 应纳税=纳得额*率-速扣数

    上述A的B)、B的B)适用以下扣除数表
    20000 20% 0
    20000-50000 30% 2000
    大于50000 40% 7000
    A的A)、B的A)适用以下“不含税劳务报酬收入适用适率表”:
    不含税劳报收入 率 速扣数 换算系数(%)
    <3,360 20 0 无
    >3,360-21,000 20 0 84
    >21,000-49,500 30 2,000 76
    >49,500 40 7,000 68

    6、 稿酬所得
    (1) 次入<4,000
    纳税=纳得额*率*(1-30%)
    =(次入-800)*20%*(1-30%)
    (2) 次入>4,000
    纳税=纳得额*率*(1-30%)
    =次入额*(1-20%)*20% *(1-30%)
    7、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1) 次入<4,000
    纳税=纳得额*率=(次收入-800)*20%
    (2) 次入>4,000
    纳税=纳得额*率=次入*(1-20%)*20%
    8、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纳税=纳得额*率=次收入额*20%
    9、 财产租赁所得
    纳税=纳额*率
    (1) 次月入<4,000
    纳额=次(月)入额-准扣-修缮费用(800元为限)-800
    (2) 次(月)入>4,000
    纳额=[次(月)入额-准扣-修缮费用(800元为限)]*(1-20%)
    10、 财产转让所得
    纳税=纳额*率
    =(入额-财产原值-合理费)*20%
    11、 偶然所得
    纳税=纳额*率=次入额*20%
    12、 其他所得
    纳税=纳额*率=次入额*20%
    13、 特定行业职工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
    纳税=[(年工薪入/12-费用扣除标准)*率-速扣数]*12

    其它公式:
    14、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征税问题:
    (1)取得不满1个月的工薪所得应纳税
    纳税=(当月工薪纳得额*率-速扣数)*月在中国天数/当月天数
    (2)两个以上的纳税人共同取得一项所得计税
    某币对人民币汇价=美元对人民币的基准汇价/纽约外汇市场美元对该种货币的汇价
    15、 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征个人税:
    纳税=[(年基本和效益收入/12-费用扣除标准)*率-速扣数]*12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