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开建安发票的后果和风险
分析
最近很多房地产企业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修炼内功,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内部挖潜,保持持续赢利,迎接新一轮房地产高峰的到来。
房地产内部挖潜节流的空间在哪里?目前房地产成本构成中,排第一位的是建安成本,排第二位是地价(拿地早的排外),排第三位的就应该是税收成本了。如与销售额挂钩,在预征阶段,各项税负合计已达到销售额的8-12%,如果项目结束进行清算,则普遍高达15%以上,一线城市会达到25%以上。因此,控制和节约税收成本支出,无疑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之一。那么如何应对呢?
目前普遍的做法无外乎是通过虚开工程发票增加成本而已,而这样典型的偷税做法绝不是长久之计。笔者经手过一失败的税务咨询案例,拿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案例基本情况
2007年五一节期间,深圳咨询公司接受北京昌平的一家地产公司的邀请提供税务咨询服务,该公司有一商业地产项目,销售额约6.5亿元,各项税负合计约1.9亿元。我们成立了一个咨询小组,4个人前后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做现场调研,后用两周的时间提交了一套综合解决方案。该方案一共包括了15个子方案的组合,如全部实施大约可为该公司节税4000多万元。基本思路是注册上下游开发企业,然后通过转让定价,将开发企业的利润向上下游公司,利用税差或其他税收优惠以达到节税目的。当向该公司董事长汇报时,该董事长嫌我们的方案太麻烦,并以注册公司和维护这些公司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为理由表示否定我们的方案。并告知,他们在请我们做筹划之前,他们还聘请了当地一个房地产公司的财务总监担任公司税务顾问,这个人也提供了一个咨询方案。这个董事长拿两个筹划方案一比较,认为前税务顾问给出的方案简单、容易操作,而我们的方案相对麻烦,操作周期长。后了解前顾问所出方案确实非常简单:从山西找一个建筑公司,然后在北京做一个假承包合同,然后让这家建筑公司给虚开1亿建安发票,加大工程成本即可以了。也就是大部分地产商常用的招法。
虚开建安发票,建筑公司需交营业税、代扣企业所得税约6.6%,而这家房地产公司可以抵掉39%的土地增值税,再抵掉33%的企业所得税,一共可以抵掉59个点的税金。虚开1亿元的建安发票,交纳660万元的税金后可以抵掉5900万元的税金,整体可少交5240万元税金。不仅少交税,而且操作简单。
二、问题及风险分析
这样的所谓的“筹划方案”表面看起来操作简单,效果明显。但实际上,这不是真正的税务筹划,这就是典型的打着筹划之名的偷税漏税做法。这样的“筹划”方案给企业埋下了偷税的潜在定时**,不时几时会把企业和老板带进“阴沟”里。
问题是,为了少交税,类似的税务安排在很多企业屡见不鲜。虚开建安发票也是房地产企业为了降低税负最常采用的手段。那么,这其中倒底会有什么样的风险呢?我们分析如下:
[ 本帖最后由 周鹏程 于 2009-8-14 23:06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