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擦汗 2017-9-30 09:09 |
---|
签到天数: 14 天 [LV.3]偶尔看看II
|
对纳税筹划中的问题解析及措施建议
纳税筹划是纳税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权益管理方法,是企业经营决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目前我国对纳税筹划的概念认识不统一,对纳税筹划的界限、中介收费、避税防范措施等没有明确规定;纳税筹划向操纵利润、避税演进不迭,直接影响和损害了国家税收,导致税收制度失去公平和社会腐败。因此,纳税筹划治理业已成为税收征管中值得研究的应有课题。
一、纳税筹划的产生
1、税收差别政策为纳税筹划提供了可能。税收不仅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为调节企业间由于客观条件不同而形成的利益差异以及鼓励、扶持某些行业的发展,政府往往把税收差别政策作为调整生产结构的重要手段,对不同纳税人、不同纳税期、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制定了不同类型的税收政策,以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化,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促进国民经济增长。这样,对某一应税活动往往有多个纳税方案,不同的纳税方案,税负的轻重往往不同,这就给纳税人寻找降低纳税成本,进行税务筹划提供了极大的机会和可能。
2、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为纳税筹划提供了空间。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所采用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的选择受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约束。为做到制度管理上的统一,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不可能包括各种企业会计处理的全部规则,只能就一般性的会计规范做出规定,而将剩余的特殊会计政策留给企业自己解决,以使企业能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及时做出灵活反应。这给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空间。
二、纳税筹划中呈现的突出问题
1、纳税筹划向避税演进国家税收受损。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纳税人利用税法漏洞钻营避税,减少应纳税数额,变相减轻税负,不仅直接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而且破坏了税收政策的贯彻实施,使税收的宏观调控职能失灵。比如税法规定: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自开始获利的年度起,所得税实行两年免征所得税,三年所得税减半的优惠政策,并规定企业开办初期有亏损的,逐年结转弥补,以弥补后有利润的纳税年度为开始获利年度。一些外资企业利用这项税收优惠政策,通过转移价格(有些外商常以撤资相威胁,不执行正常价格)等手段推迟获利年度,最终达到不缴或很少缴所得税,这又诱使内资企业产生避税的动机,甚至将限制性费用向非限制性费用转变来达到避税的目的,或仅仅为了获得政策优惠而去寻求外商合作。其结果都导致国家蒙受损失。
2、会计信息失真,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决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