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擦汗 2017-9-30 09:09 |
---|
签到天数: 14 天 [LV.3]偶尔看看II
|
税收筹划的可行性和可能性分析税收筹划在许多人的眼里就是如何偷税,其实这是对税收筹划认识上的误解。合法的税收筹划是指企业基于法制规范,通过对融、投资以及收益实现进度、结构的合理安排,以期达到税后利润最大化或税负相对最小化的一项活动。严格来讲税收筹划必须以不违法为前提,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合理避税和延期缴税的行为,是法律所允许的。本文拟就当前企业对税收筹划的可行性、可能性问题谈一点看法,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税收筹划的可行性考虑
(一)、税法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不完备性,给税收筹划带来了可能在现实中政府虽然总是在不停的制定或修订税法,但政府却总是无法制定一份面面俱到的税收法规(税法空白的存在)或者制定的法规并不能完全执行(税收监管存在期望差距),这种不完备的税收法规就给税收筹划带来了可能。
(二)、税法制定对税源的考虑和对社会公平性的追求,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行空间。
税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对社会公平性的追求。公平目标的实现往往需要借助于累进的税率,这使得支付能力不同的纳税人面临不同的边际税率。而政府对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外部性问题的调整,也使得不同类投资的税收待遇大不相同,进一步加大了纳税人边际税率的差别,为企业税收筹划留下了空间。另外税法在制定时必然会考虑到税源的存在和可持续增长,为纳税人预留一定的空间。比如在税收制度中存在大量的“税式支出”,也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行空间。
二、税收筹划的可能性考虑
(一)税收筹划必须考虑风险、收益和成本,以经济效益为前提税收筹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企业对税收政策进行选择的过程,这种选择是企业基于已有信息的判断过程。企业所获取的信息精确度越高,信息的价值越大,企业进行的税收筹划就越有可能成功。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它对自己的筹划意图、财务和经营状况有着充分的了解,并且熟悉国家的各种税收政策和法规。但是市场环境的变化是企业来说是信息不对称的,它无法准确预测和掌握市场环境的变化时间、变化趋势和如何变化等。对企业来说,进行税收筹划需要付出的成本包括货币成本、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货币成本指企业为税收筹划发生的人财物的耗费,它包括税收筹划方案的设计成本和实施成本两部分;风险成本是指税收筹划方案因设计失误或实施不当而造成的筹划目标落空的经济损失以及要承担的相应法律责任;机会成本是指采纳该项税收筹划方案而放弃的其他方案的最大收益。企业一旦选择进行税收筹划,必然会与征税方发生利益博弈。有些筹划活动是完全在税收法规约束下进行的(如利用税收优惠),但有些筹划活动其合法性还需经税务机关界定(如转让定价),这使得企业的税收筹划收益具有风险。企业只有在预测的收益大于成本筹划具有经济效益时,才能考虑实施税收筹划。此外,企业是否进行税收筹划需要在合法范围进行,当认为自己的税收筹划行为存在被税务机关界定为非法筹划的可能性时,企业应当停止税收筹划。
(二)税收筹划要以不违法为原则,巧用税法合理避税企业利用税法空白减轻税负,属于避税的范畴。这种避税行为是税法“不明确”性造成的,它即不违法也不完全合法,虽然不能提倡,但却是法律所允许。避税是一种特殊的税收筹划方式,这种筹划过程实质上是政府与企业的一种双人动态博弈。企业作为博弈的一方,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驱动下,积极寻找税法空白并以此来安排自己的经济活动。政府部门作为博弈的他方,在观察到企业的行动后,也会发现税法中的空白,并通过完善税收法规进行反应。如果企业找到税法空白并在政府发现之前加以利用,那么企业可以避免缴纳此笔税收,将获得节税收益。当政府采取措施填补此项空白,企业的节税收益将不复存在。直至企业找到新的税法空白,而政府发现空白采取措施填补漏洞为止,但只要国家存在征税,这个博弈过程就会一直的进行下去。
总之,税收筹划用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企业整体上考虑和设计,要以企业税后利润最大化和税负相对最小化为目标考虑可行性和可能性,但前提是不能以偷逃税款为目的,不然它将有损企业的利益,为筹划所不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