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会计网-引领房地产会计行业潮流!

房地产会计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论坛热门版块 国内最热门的房地产财务同行交流平台 房产会计问吧 - 房产会计实务 - 纳税筹划

论坛推荐版块 我们的宗旨:房会天下 网聚精英 房产会计专题 - 房产开发资料 - 成本预算

网站培训课程 房地产会计财税专业培训 财税课程咨询 - 课程在线报名

查看: 419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企业存货暂估入库核算中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8 20:40: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付款不及时等多种原因,购入的存货常常会出现发票不能及时到达的情形,为了准确地反映资产、负债、成本以及管理方面的需要,应对此类存货做暂估入帐。实务中由于企业的业务特点、会计核算方式、会计环境的不同以及会计人员的见解不一致,各企业暂估入帐的具体操作方法也多不相同。

让我们先来看看《企业会计制度》是如何规定的:购入存货,月底时,若发票未到,应分别存货科目,抄列清单,暂估入账,借记库存商品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科目,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科目,下月初用红字作同样的记录,予以冲回。

从上面的规定不难看出,《企业会计制度》中对暂估入帐规定得过于笼统,实务中还有这样几个问题要解决:

一、是单独设应付帐款-暂估入帐户还是直接暂估到客户名下?

《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是单独设应付帐款-暂估入帐户,这种方法应用也较广,其优点是便于查询核对未取得发票的入库材料的情况。但此法的缺点是:帐务中不能全面准确反映应付每个客户的款项(因其不含增值税),不利于应付帐款的管理,有可能出现多付款或不能及时付款的情况。

实务中有按所购存货名称设应付帐款明细帐的。暂估入帐户无论怎样设置,也只是个过渡性帐户,若暂估入帐情况不经常发生,只是临时性、偶然性的有此类业务,怎样设置都无大碍。但若暂估经常发生,且客户较多,应直接暂估到相应的应付帐款客户名下,相应地能解决上述单独设应付帐款-暂估入帐户的问题。最好是应付帐款明细帐下设三级明细,即对每家客户核算应付(票到)和暂估(票未到),以利于对帐。但此法也有缺点,就是不能对估入材料直接查询。

二、要不要月底暂估,下月初再冲回?

《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是月底暂估,月初再冲回。但若企业客户很多或发票长期未到,每月底月末都要估入和冲销一次,太繁琐,工作量也大。

本文的做法是发票未到的当月月底暂估,发票到达的当月月底再冲回,不必以后每月月初冲回,月底再暂估,这样可减少一些工作量。但使用这种方法财务人员应再设一套备查帐,对估入的金额、户名等都要逐笔登记,以便发票到达时逐笔查找,找到后划销,防止漏户、错户。

实务中回冲帐务处理的方法归结为三种:月初回冲,票到回冲和票到调差。

月初回冲是上个月暂估入库的存货第二月初不管有没有拿到发票,均冲回。就是《企业会计制度》中的规定那种。

票到回冲是暂估入库的存货地发票到达后再冲回。


票到调差是拿到发票后不冲回原暂估金额,而是根据实际发票金额多冲少补。即只对暂估的数量、金额与实际数量金额的差异及增值税部分作帐务调整处理。

三、要不要暂估增值税

《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提到要暂估增值税。这是因为企业只有在取得增值税进项发票时,才算取得了这种抵扣销项增值税的权利。在此之前,权利并未取得。企业的负债当然也就没有这部分增值税。但这样做的缺点是应付帐款户不能准确反映外欠款的金额。而多数企业财务管理方面需要准确反映与客户的往来,为此实务中暂估入帐时有将增值税金额暂估在应付帐款金额内的做法。暂估入帐包含增值税的做法有:
    1、将暂估的增值税放在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中核算,发票到时作红字冲销;
    2、设专门的待抵扣税金户反映;
    3、在其他应收款-暂估进项税金核算等。

四、如何保证发票到达的时候,能够将发票和原来的暂估入库对应上

暂估入帐最容易产生的问题就是暂估容易冲销难,难就难在发票到达后找不到原来对应估入的是哪一笔,特别是客户很多或较长时间才收到发票的情况更易才生此种问题。解决的方法一就是按上面所说的月底暂估,月初回冲,保持帐务的连续性以免因发票长时间未到而难以查对;二是设备查帐(表),对每笔新发生的的暂估入帐及发票到达冲销后都要及时登记,将存货明细帐与库房的明细帐定期不定期地核对,以减少差错的发生及尽早发现差错。

五、年底暂估入帐的存货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要不要做纳税调整

税法对此没有明确规定,相关的原则规定是国税发[2000]84号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通知》中第三条的规定:纳税人申报的扣除要真实、合法。真实是指能提供证明有关支出确属已经实际发生的适当凭据;合法是指符合国家税收规定,其他法规规定与税收法规规定不一致的,以税收法规规定为准。


实务中税务较多运用的原则是: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前发票已到达的或能提供能充分证明暂估入帐真实性的其他原始凭证如合同等就不必做纳税调整,否则应做纳税调整,以防止企业滥用暂估入帐。
(一)例:甲公司为某生产性股份有限公司,注册税务师于200124受托代理审查甲企业2000年企业所得税纳税情况。该企业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注册税务师在纳税审查时发现,该企业年末产成品单位成本异常,于是对X产品12月份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进行了重点的抽查。该公司主产品X产品需经过3道工序完成,原材料逐步投料,完工产品定额工时为60小时,其中,第一道工序10小时,第二道工序30小时,第三道工序20小时。12月末完工产品1500件,在产品1500件,其中,第一道工序400件,第二道工序500件,第三道工序600件。X产品的基本生产明细账如下:

  经查,车间月末存有已领未耗材料80000元,未办理退库手续,全部记入了生产成本。"产成品——X产品"账户借方余额600000元,贷方结转已销售产品成本为1400000元。

  假设甲公司2000年度盈利,企业已按账面利润计算并缴纳了企业所得税,除所给资料外,无其他纳税调整项目。

  产品名称:X产品                    本月完工产品产量:1500件  单位产量:件                      月末在产品约当量:200件  摘要        材料     工资    费用     合计  上月结存      235000    56000    32000    323000  本月生产费用    950000    270000   126000   1346000  合计        1185000   326000   158000   1669000  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104558824 28764706 13941176 147264706  完工产品单位成本  69706   19176   9294   98176  月末结余      13941176  3835294  1858824 19635294

  (二)要求:

    (1)请根据上述资料,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作调账处理;

  (2)计算甲公司应补缴的所得税。

  (三)解答:约当产量比例法一般适用于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动也较大,同时产品成本中各项费用的比重又相差不多的企业。采用这种方法分配费用应按成本项目进行,在分配直接材料费用时,应按产品生产时原材料的不同投料方式采用不同的分配程序。如果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工时一次投入,那么在产品无论完工程度如何,都应负担全部原材料费用,即按在产品实际数量与完工产品产量的比例直接分配直接材料费用;如果原材料是分次投入,则在产品的直接材料费用负担额应按完工程度确定,此时,在产品应按完工程度折合为约当产量与完工产品产量的比例进行分配。对于加工费用采用与材料费用相同的分配方法。

  甲公司的X产品平时单位成本在780元左右,12月单位成本突然增加到981.76元,显然不正常。X产品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各项结转金额计算正确,可以初步断定是由该企业对在产品约当产量计算有误所造成的。

  某道工序在产品完工率=(工序累计定额工时+本工序工时定额×50%)÷单位产品工时定额×100

  第一道工序完工率=10×50%÷608.33

  第二道工序完工率=(1030×50%)÷6041.67

  第三道工序完工率=(103020×50%)÷6083.33

  在产品约当产量=400×8.33%+500×41.67%+600×83.33%=33.32208.35499.98741.65742(件)

  该企业X产品约当产量为200件,少计542件。

  本月实际耗用材料金额=118500080000(已领未耗材料)=1105000(元)

  完工产品材料成本=1105000×1500/(1500742)=739295.27(元)

  在产品材料成本=1105000×742/(1500742)=365704.73(元)

  完工产品工资及费用成本=(326000158000)×1500/(1500742

  =484000×15002242323818.02(元)

  在产品工资及费用成本=(326000158000)×742/(1500742

  =484000×7422242160181.98(元)

  应结转完工产品成本=739295.27323818.021063113.29(元)

  期末在产品成本=365704.73160181.98525886.71(元)

  多转完工产品成本=1472647.061063113.29409533.77(元)

  期末库存产品应分摊金额=600000/(6000001400000)×409533.77122860.13(元)

  已销产品应分摊金额=1400000/(6000001400000)×409533.77286673.64(元)

  应补缴企业所得税=286673.64×33%=94602.30(元)

  调账分录如下:

  (1)借:原材料  80000         生产成本 32953377 (5258867119635294) 
          贷:产成品  12286013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8667364

  (2)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946023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9460230

  (3)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9207134  
           贷: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19207134

  解题指导: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确定期末在产品的完工程度是重要的一环,一般是根据月末在产品的数量,用技术测定或其他方法来计算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如果企业具备较健全的产品工时定额资料,也可以按每道工序累计单位工时定额计算在该工序的在产品完工程度。本例是按每道工序累计单位工时定额计算各道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转发到微博
九鼎财税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10-4-14 21:26:55 |只看该作者
不错,很有份量,顶一个。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10-4-15 09:19:35 |只看该作者
希望有更多的免费资料可以学习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