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昨天 07:11 |
---|
签到天数: 42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2009年08月25日16:23 来源:《羊城晚报》
本月22日傍晚6时,离开课还有一个小时,中山大学叶葆定堂三楼会议室已人满为患。本来这只是中大EMBA班的一次讲课,但由于主讲人是万科董事长王石,很多人慕名而来。当晚的题目是“王石谈企业价值”,王石介绍了万科的三组建筑,展示公司对绿色、环保、生态的追求,其后的提问环节,“含金量”颇高,王石谈自己与万科的关系,点评房地产业的“国进民退”,高潮迭起,掌声不断。
“只要有一天万科不干住宅,我死后也要伸出一只手表示反对”
王石在演讲中介绍了三组建筑:万科新总部、上海世博园的万科馆、万科的住宅工业化。其中,万科新总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该总部位于深圳大梅沙,依山面海,最大的特点是绿色、环保,占用的绿地面积非常少,用钢索在海边拉起来,“等于是将房子建在桥上”,首层将做成开放式公园,让市民自由参观,有望成为深圳新的标志性景点。
成长为世界最大的房地产商,王石对万科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哪里?王石称,自己所做的,主要是为万科选择了一个行业,建立了一个团队,制定了一套制度,树起了一个品牌。其中选择只做住宅的方向十分重要。“早几年,我对管理团队说,在我当董事长期间,你们就只搞住宅、社区和相关配套的产业,等我不做董事长了,你们要做别的,跟我没关系”。王石说,现在他的想法改变了,“只要有一天万科不干住宅,我死后也要伸出一只手表示反对”。中国城市化的住宅产业,总有一天会到尽头,如果那一天到来,王石希望中国城市的最后一套住宅也是万科建造的。
“民企的增长不是太慢了,而是太快了”
对于眼下房地产业“国进民退”的现象,王石首次坦率发表其看法。“不要太在乎现在的国进民退,中国的改革是渐进式的,有时候是国退民进多一点,过一段又会表现为国进民退多一点”。王石说,上一轮国退民进的改革,竞争权已经转到民营企业的手上,就算现在再次“国退”,那么“民”做好“进”的准备了吗?资金、人才等方面如果没有成熟到可以承接的水平,“国退”的一个后果就只是财产的掠夺性转移,没有任何创造。
“能把原因归结到国营企业占有太多资源、挤压民企的发展空间吗?”王石反问说,以万科为例,2004年,万科成立20周年时,销售额是91.6亿元,当时已经是房地产上市公司最大的了。到了2005年,销售额为139.5亿元,一年的增加额,就差不多相当于过去十几年才达到的数字。到2006年,一年的工夫,增长达到212.3亿元,差不多翻了一倍。再到2007年,又“裂变”为523.6亿元,再次翻一倍多。“当时我们的头脑就发热了,照这样发展下去,2008年就应该是800多亿元,2009年达到1100亿元了。”结果,好梦并没有延续下去。2008年,万科出现成立25年来首次负增长,只完成479亿元。“我们反思,民企的增长不是太慢了,而是太快了”。虽然有速度,但房地产业的产品质量并没有相应的提高,不但没有提高,在某种程度上还在减弱。王石感叹说,“我们肯定知道,将来竞争的关键除了质量,还是质量,就算国有企业有再多的钱,进到这个行业,如果不能在质量上取胜,又怎么样呢?”王石说,不要太在乎规模,大型国企难道比摩托罗拉、可口可乐还厉害吗,这些洋巨头进来,我们的手机业、饮料业仍有民企的机会,因此,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最重要。
演讲当晚经典言论回放
●“我才是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
在回答听众提问时,王石说,1999年自己辞去万科总经理职务时,很多人觉得可惜,觉得王石这家伙就这样游山玩水去了,如果集中精力做,可以赚更多钱。没想到,十年的时间不到,万科已经成长为世界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往往你刻意去做第一,可能还做不到,做到第一,只是结果,而不应该是目标。“其实我才是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现在媒体上都说是唐骏,就是因为他赚钱多,我是不太服的。”王石说。
●“你对万科的行业地位还没有信心吗?”
有股民称自己买万科地产的股票,享受到了赚钱的美妙,在2007年股价达33元的时候没有卖,2008年跌到5元多的时候也没有卖,想请王石透露一下下半年的业绩以及明年的增长预期。王石以证监会有规定为由未作正面回应,但他圆滑地反问说:“今天听了我介绍的三组建筑,你对万科的行业地位还没有信心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