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会计网-引领房地产会计行业潮流!

房地产会计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论坛热门版块 国内最热门的房地产财务同行交流平台 房产会计问吧 - 房产会计实务 - 纳税筹划

论坛推荐版块 我们的宗旨:房会天下 网聚精英 房产会计专题 - 房产开发资料 - 成本预算

网站培训课程 房地产会计财税专业培训 财税课程咨询 - 课程在线报名

查看: 375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本运作] 借壳上市也是一种艺术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9-28 08:55
  • 签到天数: 91 天

    [LV.6]常住居民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11 06:09: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国内企业借壳上市的资本运作中,国美借壳中国鹏润堪称一个经典案例。在这出资本运作大戏中,最抢眼的一幕是国美如何借壳和套现,其中展现的资本运作魅力和技巧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寻找壳公司和增发公众股
      2000年6月底,黄光裕通过一家海外离岸公司A,以“独立的机构短期投资者”名义联合另一名中介人,以1920万港元的现金收购了原大股东的小部分股份,开始染指京华自动化。一个月后又通过另一家离岸公司B,再次通过供股方式,以现金5600万港元购得原第一大股东的绝大多数股份,从而控制了上市公司-- -京华自动化,这家公司后来成为国美上市的壳公司。
      2000年9月,京华自动化发布公告,以增加公司运行资金的名义,以全数包销的方式,增发3100万股新股,公司总发行股本增至18800万股。本次配发的股份数量,折合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19.7%,恰好低于20%.因此,不需要停牌和经过股东大会决议过程,黄光裕通过这种方式不知不觉中增加了股权比例。
      2000年12月6日,京华自动化停牌发布公告,理由是公司打算发展收入稳定和不间断的物业租赁业务。而实际情况是以此从黄光裕的手中把其持有的物业购买过来。支付的方式是:现金支付1200万港元,余下的1368万港元以向卖方发行代价股的形式支付,每股价格定为停牌公告此事前一天的收盘价略微溢价后的0.38港元。
      通过这次操作,代价股全部发行后,黄光裕持股3600万股,成为京华自动化的第二大股东。2001年9月,京华自动化再次发布公告,以增加公司运行资本金和等待投资机会的名义,全数包销配售4430万股新股,新股价格为公告停牌前一天的收盘价折让10%,即0.18港元,募集资金797万港元。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配发的股份数量折合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19.8%,因此也不需要停牌和经过股东大会决议过程。
      先将地产装入壳中
      2002年2月5日,京华自动化发布公告,增发13.5亿股新股,每股0.1港元,全部由黄光裕独资的BVI公司C以现金认购。黄光裕选择了先装入地产,国美电器是他最值钱的核心业务,当时他正在全力以赴收购内地A股市场的*ST宁窖,而且进展顺利,是否把核心资产拿到香港,他还要权衡两地优劣,选择更好的时机。
      而买壳的现金支出1.35亿港元,全部进入上市公司发展地产业务,逐步收购内地地产行业的优质资产,京华自动化的公众股价格在这轮利好消息的刺激下连翻了4倍
      至此,黄光裕和其独资的A公司合计持有京华自动化85.6%的股份。根据香港联交所收购守则,此举触发无条件收购,即要么全部收购剩余的14.4%的公众股份退市,要么为了维持上市地位,必须进行转让而使个人持股比例降至75%以下。2002年4月26日,黄光裕转让11.1%的股份给机构投资者,作价0.425港元/股,共得7650万港元现金,使其个人的持股比例降低到74.5%.这个减持比例做到了一石三鸟,既保住了上市地位,又实现了一股独大,同时得以套现减压
      壳公司更名为中国鹏润
      2002年4月10日,京华自动化出资收购了一家原本由黄光裕持有的百慕大公司Artway,而Artway拥有北京朝阳区一处物业权益的39.2%。黄光裕通过上市公司购买自身控制的内地物业资产,得以将上市公司账面的几乎全部现金1.2亿港元转入自己的账户,顺利解除收购"净壳"支付的大笔现金的资金链压力,加上当年4月26日减持套现的7650万港元,一个月内其现金流入约为2亿港元。
      至此,黄光裕通过先后把左手的三间办公室和物业,倒到右手的上市公司里,套现上市公司现金,使现金流得以回笼,同时通过股份增持,白得了一个“净壳”。2002年7月,京华自动化发布公告正式更名为“中国鹏润”,并在地产、物业等优质资产的带动下开始扭亏。
      重组电器零售业务
      2003年年初,黄光裕开始重组“国美电器”.将"北京国美"的经营性资产、负债和天津、济南、广州、重庆等地共18家子公司94家门店的全部股权装入“国美电器”,由鹏润亿福持有65%股份,黄光裕直接持有国美电器剩余35%的股份。
      这时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在大陆,国美是数一数二的电器零售商,但其在香港的名声却不大。2004年5月,国美在香港每周开1店、连开3店,加速了扩张的步伐。很快,国美在香港已有5家分店,配合媒体宣传造势,国美品牌的知名度在香港得以大大提高。这为国美电器成功借壳鹏润打下了很好的伏笔。
      2004年6月,中国鹏润公告宣布以83亿港元的代价,买下65%的国美股权而成为了国美电器的第一大股东,国美正式更名为国美电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转发到微博
    九鼎财税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1-11-28 13:5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2#
    发表于 2009-6-11 08:58:12 |只看该作者
    我这辈子只有两件事不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7-17 21:05
  • 签到天数: 745 天

    [LV.9]以坛为家II

    3#
    发表于 2009-6-16 19:30:29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顶一下!多谢楼主分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09-6-28 11:39:27 |只看该作者
    我这辈子只有两件事不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
    本文来自: 房地产会计网www.fdckj.com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fdckj.com/thread-14267-1-2.html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