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会计网-引领房地产会计行业潮流!

房地产会计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论坛热门版块 国内最热门的房地产财务同行交流平台 房产会计问吧 - 房产会计实务 - 纳税筹划

论坛推荐版块 我们的宗旨:房会天下 网聚精英 房产会计专题 - 房产开发资料 - 成本预算

网站培训课程 房地产会计财税专业培训 财税课程咨询 - 课程在线报名

查看: 140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股市风云] 明年将现5年大牛市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89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23 13:47: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下半年货币政策如何把握适度宽松
      黄金 中国金融40人论坛成员、中国银行601988)办公室副主任

      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家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是在赌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会在一年左右过去。即通过大力度的刺激投资保住中国经济不大幅度滑坡,期待一年后全球经济好转,出口回升,届时内外相接,保住中国经济成功渡过危机。如果危机持续两、三年, 4万亿扩大内需的政策肯定是不够的,继续进行大力度的货币、财政刺激将会使中国经济不堪重负。今年9000亿元的财政赤字占GDP比例为2.9%,距离国际警戒线3%已经没有什么余地。货币政策方面,今年信贷总额可能达到10万亿,如果明年再增长20%即新增15万亿,银行贷款占GDP的比重超过40%,必然引发资产泡沫、物价走高。

      现在来看,中国赢了,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宽松的政策成功实现了中国保增长的第一目标,同时全球经济包括美国、欧洲、日本都在好转,外部需求最近两个月环比也在上升。所以我对这半年多来中国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是赞同的。

      虽然中央一直都是在提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事实上今年上半年强调的是宽松,实际状态也达到了极度宽松,下半年则是强调适度动态微调。这明确了两个政策信号:一是政策不会转向,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变成从紧的货币政策,只是进行微调,二是要动态相机调整,即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价格变化相机进行动态微调,力度不猛但又经常有所变化。

      那么,下半年如何把握适度呢?

      首先,从信贷的方面来说,全年贷款在8万亿左右是最优的理想状态,但是因为上半年新增已经达到7.37万亿,所以全年应该控制在9.5万亿的水平。今年9.5万亿元,每年自然增长10%,新增10.5万亿元,还说的过去。信贷零增长不可能,那是严厉的紧缩,会留下大量的半拉子工程。今后两三年中贷款增速应稳定与GDP增长率相近的水平,这正是稳健的货币政策。

      在此目标下,银行业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运作腾挪。第一,上半年信贷已经达到7.37万亿,余下的逾2万亿额度,可以在7月份到12月份的六个月中,每个月发4千亿,7月份新增信贷3559亿基本上就在此范围内。第二,除信贷之外,还有3.4万亿元的票据融资,可以将此置换一些出来给贷款。上半年新开工铺的摊子太大,根据后续资金倍增的项目投入规律,下班年资金需求量很大。我建议银行要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政策,尽可能减少甚至停止对新开工项目的贷款,寻机退出某些利差低、风险大的项目贷款,集中资金保住现有优质项目资金供应。这件事不能靠银行一家来办,发改委要停止再批新的项目。

      其次,对于央行,把握适度动态微调,一是通过发放定期票据收缩银行的流动性,二是对各家银行道义劝告控制信贷,否则将处以惩罚,比如发定期票据,这一措施央行在此前几个月中也曾采用过,效果非常明显。三是银监会可以和央行一起严格收紧信贷条件。因为现在随着贷款的不断增加,企业的资本金越来越少,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超过60%,接近比较公认的负债率警戒线。固定资产贷款是有资本金比例要求的,如果达不到资本金比例要求,银行就不能贷款给企业。另外,上半年还有很多变相的方式给企业补充资本金,比如通过发理财产品来筹资,对此也可以进行严格控制。四是动用存贷比高限要求及法定存款准备率政策。现在银行存贷比是67%,离75%的上限还有8个百分点。银监会剔除保证金存款后,存贷比更高一些。法定存款准备率由14.5%提高1个百分点收缩效应明显。现在出口下降引致外汇占款减少,股市分流储蓄存款,7月储蓄存款负增长192亿元。虽然中国资金总的还会过剩,但下半年银行间资金会比较紧的。

      7月份新增信贷大幅回落至3559亿元,尽管与前一段时间央行密集的动态微调政策以及银监会频繁出台的各种监管政策有关,但主要因素还是经济本身。好的项目越来越少,银行信贷猛增也应歇歇脚。即便央行不出手调控,信贷增长也会自然回落。6月末新增信贷井喷,很大程度是一个冲时点因素,到了7月份有些贷款陆续还回来了,还有些贷款已经发放但是企业并没有去提,所以7月份新增信贷额的下降是一个自然回归,同样在9月份也会存在一个冲时点的因素。

      最后,货币政策应该在今年的9月份回归中性,即处在既不宽松也不从紧的一种状态。因为,货币政策的时滞一般是9个月左右,去年1112月份我们大量发放贷款,在物价上要到今年的89月份才能体现出来,即CPI由负转正。所以在物价有所表现的时候,央行货币政策的决策者才有勇气采取一些措施收缩货币政策。本轮贷款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影响最终消费需求的时滞会更长一些。

      尽管近期投放了大量的货币,物价也不会很快涨起来,今年不会,明年也不会。这主要源于居民消费构成的变化,现在,对工业品及服务业的消费占比越来越大,比如手机、家电等,但由于这些并非必需消费品,所以工业品很难涨价。而粮食、猪肉等生活必需品从现在来看并没有一个大的涨幅。政府对一些基础性的产品往往进行补贴、限价,价格也涨不起来,比如电价。另外一个因素是中国的收入构成,即贫富构成。穷人购买力不足,而富人则主要把钱用来做投资,而非一般消费。大量的政府支出也转化为较少一部分人的收入,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对CPI忧虑。即便货币发行多了,如果流向储蓄、投资,而不去消费,那么价格就涨不起来。出口疲弱,也会压抑内需价格。全球经济微弱复苏,价格也涨不起来。目前有所表现的还是在资产价格,即房价和股价。受自然条件约束较大的自然资源,比如铁、煤、石油等,尽管价格在上涨,但在全球节能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呼吁下,油价进入快速上升通道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导致中国今明两年输入性通胀发生的概率非常小。

      综上,中国经济整体会陷入一种比较低迷的状态,重复1999-2001年的状况,即经济弱增长低通胀、企业高负债低利润、社会低就业低收入、高股价房价。加入WTO之后的出口迅猛增长(20022003年出口增长率分别高达22.4%和34.7%)和住房及汽车消费热潮引致中国经济走出低迷状态。现在因中国经济运行成本飙升,即便全球经济转暖,中国亦无法重现世纪之初的出口高增长。预计中国经济在8-9%左右的调整不少于三年。政府也不宜出台力度更大的刺激政策,而应将更多的资源用于保民生维稳定、深改革促创新。政府、企业、银行和全社会需要适应这种弱增长的格局,静静等待中国下一轮经济高涨。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转发到微博
    九鼎财税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89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2#
    发表于 2009-8-23 13:48:38 |只看该作者
    私募冠军总经理廖黎辉:下半年空仓休息 明年5年牛市开始 将冲万点

      “我就是做趋势投资。”8月19日,CBN记者在深圳采访深圳景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廖黎辉的时候,他毫不隐晦地说。

      在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中,廖黎辉详细地向CBN记者诠释了他的“能量选股系统”,并称目前这套系统还在不断完善中,他当前正在研究如何利用这套系统判断指数在一天之内的波动,并利用内地股市调整的时间进行香港恒指期货的实战。“如果这个成功了,那就不得了了。”他一脸兴奋地说。

      1998年前后,廖黎辉用自己的模型做了一个公开模拟账户,年收益超过10倍,因此在证券界初具名气。从1996年开始,他开始尝试建立自己的“能量选股系统”,并利用这套系统在股市中进行不断的实战。今年上半年,他掌舵的深国投景良能量1期收益达到123.81%,成为CBN上半年阳光私募排行榜的冠军。在今年大盘上涨到3000点左右,廖黎辉就已经全部清仓。

      廖黎辉认为大盘的调整还远远没有结束,他个人倾向于如果政府对经济和股市不推出新的重大利好措施,下跌趋势可能将持续到今年年底。而牛市的主升浪阶段,至少要到明年才开始。

      下跌可能持续到年底

      牛市主升浪至少明年才开始

      CBN:你怎么定义当前的股市行情?

      廖黎辉:我们把股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熊市探底阶段,比如去年大盘从6000点跌到1664点的过程。第二个阶段就是熊市向牛市转换阶段,也就是这一波从1664点到3400多点的行情,这一阶段一定会有一波大的调整,我们今年在检验能量选股系统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就是要看能否成功地规避这一阶段的风险。第三阶段才是牛市的主升浪阶段,我认为这一阶段至少要到明年才开始。

      CBN:大盘从3400多点调整以来,已经一度突破2800点,接下来的走势会如何?

      廖黎辉:调整远远还没结束。2800点左右的那些反弹是不成形的,反弹之后马上又往下走,我的判断是大盘在2600点~2700点还会有一波10%左右的反弹,除非9、10月份再有重大利好出来,否则这不是市场的底部,市场还会下跌,下跌趋势可能持续到今年年底。对四季度的行情还需观察9、10月份的系统提示,10月份将是一个转换月,或向上突破3500点进入新的循环系统,或向下直接跌到年底。

      CBN:你会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应对接下来的行情?

      廖黎辉:我在大盘上涨到3000点的时候就已经空仓了。大盘从3400多点跌下来之后,在3100点左右有个“小支撑位”,当时我买入了一两只股票,但之后发现在这种下跌趋势中,个股风险还是很大,第二天大盘反弹这两只股票还在跌,我就全部清仓了。

      下半年如突破3500点,表明进入新的循环我就做股票,否则基本上不会再做股票了。但像我之前说的,这轮下跌的时候还会有一个10%左右幅度的反弹,如何抓住这个小幅的反弹?个股风险太大,你大资金买进去了,里面的机构很可能进行反方向操作,因此可能大盘涨了,个股反而下跌。因此我在这段期间只做ETF指数基金,因为ETF跟大盘走势是正相关的。在这10%的反弹空 间中,我将满仓参与,快进快出。

      CBN:那从定性的角度是否也支持你对下半年走势的判断?

      廖黎辉:定性主要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上作分析。上半年行情主要是由于流动性过剩推动的。上半年新增贷款达到近7.4万亿元,今年上半年GDP80%增长都是靠投资拉动,如果“保八”没问题的话,政府一定会收缩货币政策,不可能靠投资拉动将GDP拉到9%以上。如果“保八”有问题的话,政府反而会让上半年流入股市、房地产的资金回归到实体经济中去支持“保八”。所以无论哪种情况,下半年股市、房地产都面临资金紧张。

      CBN:你之前说牛市主升浪行情会从明年开始?这波行情会持续多久?会不会像2007年那样一年走完?

      廖黎辉:不会,明年开始是“慢牛”行情,整个行情将持续5年,点位起码要超过1万点。到时候选股就要从基本面出发,像金融股到时的表现就会很好。

      定量定性相结合

      CBN: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能量选股系统吗?能量选股系统最根本的依据是什么?

      廖黎辉:当前市场上一些很流行的诸如波段理论、交易理论等,实际操作起来很困难。能量选股系统完全跳开这些理论,主要的根据是“多空能量的变化”。市场每时每刻都是多空力量双方的博弈过程,我们就是根据多空力量优势对比的情况,将其中的很多参数,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其以往的历史过程进行模拟,看它的准确率、概率达到多高,来判定大盘的拐点。首先利用各种参数找到当前市场上涨过程中的“强阻力位”,或者下跌过程中的“支撑位”,也叫“反弹位”,找到这些点位之后,再根据以往的历史数据作出一个模型,对其进行测算,看准确率有多高。

      比如在之前这波上涨行情中,我们模拟出来的结果显示在2100点、2300点、2700点、3000点、3400点都有“阻力位”,但3400点是大盘的一个“强阻力位”,也就是这一轮熊市向牛市转换过程中的一个极限位置,测算的结果显示准确率达到了90%,如果指数突破了3400点,那么熊市向牛市转换的整个大趋势就不成立了。所以在“小阻力位”的时候,大盘可能会向下调一下,但马上维持上升趋势,而一旦到达了“强阻力位”,就无法再突破了,整个趋势就会往下。

      能否判断拐点非常关键,市场涨到3000点的时候也有泡沫,但它还能继续涨到3400点,这期间都有泡沫,但它究竟在什么时候往下走,如果要具有操作性,肯定要做到对拐点的准确把握。

      利用这套系统,我们能够提前把握到一个月内、半年内甚至一年以上的大盘总体趋势。基本上每个做股票的人都在判断大势,如果真能准确把握趋势,做投资就会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绝大多数人认为预测指数是不可能的,但每个投资人都最关心指数,大家问得最多的也是关于大势的看法。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十多年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的系统还不能说已成功,起码还要经历一到两次牛熊市的检验。

      CBN:那你在投资的时候是否会考虑影响市场的一些外围条件?

      廖黎辉:也会的。以上的系统只是属于定量的分析,要做到准确率很高,还必须辅以定性的分析,定性分析就包括对当时国家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证券市场政策等各方面的综合考虑。但我们发现只是按照定性的东西是无法对市场趋势拐点作出准确判断的,大家往往感觉牛市中出利空还会不断创新高,狼来了老是不来,如2007年5月加印花税,只调整了一个星期,然后连涨四个月从3400点涨到6000多点。而定量分析有助于我们判断趋势的拐点。我们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对一个月以上的趋势,短期的政策利好利空是不能改变的,政策只能够改变短期趋势,影响一天至一周左右的走势。

      跌得越多的股票越易反弹

      CBN:根据这套系统对市场趋势作出判断之后,在具体操作上你又是怎么做的?

      廖黎辉:在2007年的时候,我们根据这套系统已经判定2008年是一个熊市探底阶段,于是在2007年年底就已经全部清仓了。但是当时由于在操作策略上还不够成熟,想做一下“政策底”,博技术性反弹,于是进行逆势操作,结果没能做对,发生了损失。后来总结出来,在熊市探底阶段,应该采取“游击战”,绝大多数时间应空仓休息,只用少量资金试探性地做一两只超跌的股票,发现不对马上撤退,而不能用大资金去做蓝筹股。

      而在今年上半年,我们在作出市场处于熊市向牛市转换阶段的判断之后,采取了正确的操作策略,即“运动战”。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板块轮动非常迅速,4月份的时候无论业绩好坏,小盘股全部启动。5月份之后蓝筹股又开始轮动。在这个阶段不能只拿着股票不动,而是要根据热点的变化不断地换仓换股,才能够跑赢大盘。

      而在牛市阶段,则要采取“阵地战”的操作策略,拿着蓝筹股不要动就是最好的策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89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3#
    发表于 2009-8-23 13:49:12 |只看该作者
     CBN:能量选股系统能够帮你判断出市场的趋势,在把握趋势之后,你又是如何选择板块和个股的?

      廖黎辉:我们的这套系统最主要是在于判断大盘的趋势,在我看来,如果无法把握住趋势,整个投资都会是盲目的。

      板块和个股受个别资金行为影响较大,系统很难对其走势作出像对大盘那样准确的判断。但是在对趋势判断准确的情况下,把握板块热点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比如,在我们这套系统测算中,趋势上升过程一般都会有一些大大小小的“阻力位”,“阻力位”的出现就意味着板块的热点要出现转换了。所以指数一直上涨到接近“小阻力位”的时候,我们就会开始卖出这一阶段的热点板块,在“小阻力位”附近小幅调整之后,大盘再度往上走又会有一个领涨的板块出现,这个板块就是下一阶段的热点。

      选了板块之后,再从中选择那些领涨的个股,重仓操作。特别是在熊市向牛市转换的阶段,对个股而言,业绩不是最主要的,基本上选股可以不看业绩。这个时候主要是超跌反弹行情,跌得越多的股票空方力量越薄弱,最容易反弹。

      我们做过一个统计,选出从6000多点跌到1664点跌幅最大的10只股票,在这轮上涨行情中,这10只股票的平均涨幅超过200%,是大盘的2倍。

      但是在牛市主升浪阶段则不同的,那个时候则要注重基本面的选择,要看行业的前景,选择一些业绩具有成长性的个股。
    (黄婷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9VS2007:两个牛市的比较 下跌中继还是反转?

      以史为鉴。

      首先得承认,在从去年1664点的底部开始,上证指数用9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翻番的走势,随后在11个交易日又完成了近20%的调整,这和两年前的那场波澜壮阔的牛市多少有些相似之处。

      事实上,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投资者们已经开始将2008年以来的行情和2007年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对比,以此来确定现在市场的位置究竟是不是泡沫,预判市场未来的走势,甚至用来确定自己持有的个股是高企还是低估。

      本文试图从各个方面将这两个不同时期的牛市——如果此前的指数翻番的过程也算牛市的话——之间的异同之处,通过比较希冀能够为投资者在此后的行情中有所帮助。

      都是流动性惹的祸

      有一点是市场参与各方一直认可的,无论是2007年那场6000点的盛宴,还是今年以来股指翻番的行情,宽裕的流动性在其中均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所不同的是,2007年之初的货币政策较为温和,无论是最初存款活期化还是之后大量热钱涌入;国内实体经济在经历了2003年流动性丰裕至2005年流动性紧张的状态之后再次面临宽松。

      相比之下,从去年11月份开始的上证指数翻番行情中同样起着不可忽视作用也是流动性,所不同的是这次是国家为了刺激经济而实施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断大幅攀升的新增贷款额与股指形成了正相关的关系。

      这一趋势最终导致的结果将是,此轮行情的走向和资金供给密切相关,于是当新增贷款从6月份1.5万亿滑落至7月份的3559亿元的时候,上证指数开始上演了11个交易日急挫20%的暴跌走势。

      不过从8月11日央行公布的7月份金融数据来看,新增贷款催生流动性的现状开始发生改变,活期存款及储蓄分流与外汇占款将起着重要的替代作用。

      如果将目前的存款活期化和此前进行比较,如今的水平仅仅和2006年第四季度相当,在新增贷款遭遇骤减的背景之下,资金供给的主动权将重新回到投资者手中。

      国泰君安在8月17日发布的一份标题为《回望2007》的研究报告中认为,“与2007年的高峰期相比,目前活期化还存在巨大空 间,即使在到达高位后仍可持续至大盘转向。”

      另一方面,按照外汇储备扣减贸易顺差和实际利用FDI后得到的热钱规模显示,自今年3月份热钱从净流出转为净流入之后,外汇占款投放明显增加,这也是促使中国成为最早触底反弹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因。

      按照目前众多卖方机构的观点,中国目前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较多的投资机会将吸引国外资金的持续流入,下半年热钱流入和外汇占款投放有望保持目前的趋势。

      国信证券宏观分析师林松立将目前流动性从之前过剩回归至合理偏宽松水平称之为流动性的第一个拐点,那么对于市场来说,寻找第二个拐点——流动性从合理水平到短缺——将变得尤为重要。

      林松立的观点则是,“年内至明年一季度流动性不会遭遇第二个拐点”,但是虽然“人民币贬值趋势形成所带来的流动性收缩的局面一两年内很难会发生,但由于通胀预期的高涨以及信贷增速在2010年上半年的大幅度回落,都有可能在明年二季度从合理水平逆演变成流动性短缺。”

      下跌中继还是反转?

      应该说,在央行通过控制新增贷款导致的流动性趋紧的背景之下,不少卖方机构开始将眼光从流动性转向基本面。

      东方证券在21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从中期看,在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主导市场运行的力量将从流动性驱动转向基本面。”

      不得不承认,2007年和2009年两轮股市启动时的宏观背景迥然相异,宏观经济景气度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具体来说,发电量一个处在高处,一个是低谷;CPI和PPI在2007年那年月同比在10%附近,而在2009年初处在由正转负的过程中。

      更为重要的是,经过2005年下半年和2006年轰轰烈烈的股改之后,在控股股东和流动股东利益一致的推动之下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业绩出现了集中释放,这是2007年牛市最为重要的要素。

      一份来自国泰君安研究所的统计中显示,从2003年至2006年间,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在0-100%之间;不过进入2007年之后,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出现爆发性的增长,并且在2007年年中甚至达到了250%的同比增幅。

      而从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出现了负增长,2009年4月公布的上市公司第一季度报告显示这一趋势变得更为严重。

      所幸的是,来自天相投顾的最新统计显示,在截至8月20日两市已经公布半年报的876家上市公司业绩来看,虽然上半年合计1140.3亿元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8.78%,但是剔除不可比公司,二季度环比却出现51.91%的增长。

      于是,在经济复苏的预期之下,上市公司在接下来的下半年的业绩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市场走势。来自东方证券的测算认为,“尽管1-5月份全部工业企业利润下降了23%,但其回升的速度比较快,我们预期全年(含12月份)的有望增长19%左右”。

      虽然这一测算远远不如乐观的兴业证券预计的2009年上市公司业绩同比28.11%的增长幅度,但这已经足以支撑当前市场之下A股25倍的平均市盈率。

      在上证指数创下3478点反弹新高的8月4日前后,沪深两市的平均市盈率在36倍左右,市净率在3.5倍左右,依然低于2007年“5•30”时50倍平均市盈率和4.5倍平均市净率。

      如果单从宏观经济政策层面做对比,2009年和2007年似乎并不具有可比性,合资券商高华证券的分析师更愿意将目前中国政策转向和2003年-2004年的政策来进行对比。

      该券商在8月19日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经济简评中指出,“中国上次始于2003年的调控周期为分析中国当前的潜在政策调整提供了借鉴。”

      在2003年5月,央行首先选择了引入票据替代国债成为对冲流动性的工具;当年9月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00个基点,并辅以窗口知道等一系列措施抑制贷款增长;2004年4月存款准备金率被再次上调50个基点,政府在此后还出台了一系列抑制信贷、投资和物价的行政措施;直到2004年10月29日,央行才动用了利率工具,将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同时上调27个基点。这距离政府开始实施调控政策整整过去了18个月。

      据此,高华的分析师认为,“政策措施的出台可能分三步走,所采取措施的效果和强度将逐步增强。”

      “我们预计今年第四季度政策的方向会得到调整,伴随以50个基点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在经济过热和通胀压力的信号进一步显现之后,政府将在2010年出台力度更大的调控措施,包括三次加息。”(苏江 21世纪经济报道)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89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4#
    发表于 2009-8-23 13:49:51 |只看该作者
    金学伟:牛市调整不破180日线

      移动平均线是股价走势分析的最常用工具,也是最简单有效的工具之一。它的基本功能至少包括三个方面:

      1,反映股价趋势,移动平均线的涨跌是股价趋势变动的最直接反映;

      2,揭示市场平均成本,所谓均线,实际上就是均线日期内的市场平均价格,因此也是市场的平均持股成本;

      3,支撑与阻力作用,由于均线反映了股价趋势和市场成本,因此在原来趋势不变的情况下,当股价回调或反弹到均线附近时,就会遭到强大的支持与阻碍。

      除此之外,移动均线还有其他一些功能,比如反映趋势级别。

      大体来说,一轮短期调整,只会引起短期均线的下跌,不会导致中期均线的下跌;一轮中期调整,只会导致中期均线的下跌,不会引起长期均线的下跌;同样道理,一般的长期调整只会造成一般的长期均线比如250日、360日均线的下跌,不会一起超长期均线的下跌。因此,我们可以从均线的涨跌变化中,来推断一轮趋势的级别,这就是笔者曾经说过的“均线与趋势的同级印证法则”。

      从这个角度来说,上证指数从去年的1664点起,迄今已经有两条重要的中长期均线出现了上升拐点:一条是180天线,这是介于中期(120日)与长期(250日)的均线,可以视为长期趋势的一个比较领先的均线指标,它的拐点出现在5月8日,其低点为1139点;一条是250日线,这是运用面最广的长期均线,它的拐点出现在6月23日,其低点为2314点。但另一条介于长期与超长期之间的360日移动平均线则仍处在下降之中,目前的点位在2640点,而且从下降速率看,迄今尚未有明显趋缓的迹象。

      这表明,从1664点开始的行情是否会转变为一轮超长期的上升趋势,目前尚未得到均线的“同级印证”。而在上一轮牛市中,这条均线的上升拐点早在2006年4月11日,上证指数尚未突破1400点时就出现了。比较这两轮牛市的均线走势,我们就可以知道,相对2006年到2007年的牛市来说,本轮牛市的路显得更为艰难。最近几周的连续暴跌,有其市场的内在原因。这种原因概括起来就是:就市场本身来说,在行情上升之前的低位整理时间不够充分,与上一轮牛市之顶——6124点之间的时间开档过短。就行情背景来说,由于宏观经济景气度的持续低迷,上市公司利润尚为走出下降周期,市场的心理预期常常会有较大波动,甚至是处在不良预期的心理压力之下,也使得市场的整理估值水平过早地进入“泡沫化”阶段——尽管这种所谓的“泡沫化”只是一种短期现象,就像1930年代初美国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处于130倍,主要不是由市场的价格引起的,而是由宏观经济大调整带来的公司业绩的大滑坡引起的。

      再看一下1664点以来的大盘走势与均线的状况。1664点的行情,围绕60天移动平均线曾经有过一番争夺。它的第一个回档出现在去年11月18日的2050点,距60日线差7个指数点。第二次回档,也是本轮行情的第一个“头”,出现在去年12月9日2100点,大盘冲过60日线的第4天,比60日线高出139点,7%的距离。随后的第二个头出现在今年2月16日2402点,冲过180日线的当天。应该说,在这两段行情中,市场尚处在比较理性的阶段,两次回调都比较符合市场的内在规律。

      而6月19日,当上证指数突破360日移动平均线2845点后,由于前期一直看空的主流机构:部分基金与券商开始全面“空翻多”,行情开始脱离常规,大盘不仅没有停留,而且连续攀升。而回顾998点的行情,我们可以看到:从998点开始,大盘有过三次回档整理:第一次是从998到1146点,碰到60日均线后;第二次是1200点,超过180日线后;第三次是1300点,超过360日线后。中期、长期、超长期,大盘在突破这三条生命线后,都以回档整理姿态很好地消化了上档压力,也为下一步的继续向上迈进作了比较充分的蓄势。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的回调可视为对6月中下旬大盘超过2840点时,没有出现较为明显的回档整理的一次补课——毕竟2840点还是上证指数从1990年12月以来的累计成本线,是过去19年来买卖双方所达成的一条价值中轴线。再看60日均线。从2100点回调到1814点后,大盘再次起步,并于1月中旬突破60日均线,随后60日均线开始由跌转升。自此,60日均线始终保持上升趋势,大盘也没有再跌到过60日均线之下。而本周,大盘以向下跳空方式,跌破60日线,迄今已连续5个交易日运行在60日线之下。这表明,从均线与趋势的同级印证法则来看,本次调整有可能已从短期的调整演变为中期调整,换言之,始于1664点的行情第一波已经结束,除非大盘能够很快地恢复到60日均线之上。

      从补课的角度来看目前的这一轮调整,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本次回调的核心点位是2840点。一是因为2840点乃上证指数的长期成本线;二是因为6月中旬突破360日线时,该线的位置也在2840点。除此以外,还有两个值得关注的点位:一个是360日线,目前在2640点,一个是180日线,目前2505点。牛市调整不破180日线,这三个点位分别代表了强、中、弱三种态势下的三个基本点位。 (中国证券网)
    行情的性质:绝不是熊市反弹

      不久前的一天,笔者去书城找一本书,但找来找去找不着。正在去留两彷徨的时候,在证券类书籍处看到了一位老人。老人家当时正半蹲在一堆股票投资类书籍的前面,左手翻着一本书,右手用圆珠笔在一张纸上写着什么。

      出于好奇,在经过老人身边的时候,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发现老人家往纸上抄的是一位“民间股神”的炒股秘笈。

      最近两周,“市场先生”忽然卧倒,让大家措手不及。12个交易日急挫20%的情形不同寻常,在这种情形之下,不知道那位老人家这两周的炒股业绩如何。

      是的,经历此番急跌之后,不少投资者对1664点以来的这波上扬行情的性质产生了很大的疑问:难道仅是熊市反弹,接下来又要进入下降通道?

      老实说,我从来认为,股票市场是一个复杂系统,涉及变量太多,后市如何只有天晓得。但毕竟,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动物,让他(她)彻底放弃作出判断(甚至付诸行动)的勇气,在现实中是一点可能性都没有。

      这就是尽管有详实的数据能够证明,从比例上讲大多数的股票投资者都是亏损者这一事实,依然不能阻挡更多的人投身股市的原因。

      那么,既然有了上面这些铺垫来保护我自己,我就明确表达出我的观点:A股牛市依然。

      如果非要给这个判断找上几个根据、附加几个理由,从而使它看上去变得比较“可靠”的话,我有三大理由:

      第一大理由我拿1664点说事。如果本轮行情的性质是熊市反弹,则意味着去年10月28日创下的熊市最低点1664点将被打穿,市场将继续向下寻底。而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1664点是在“市场估值泡沫太大、国际金融危机蔓延、雷曼破产事件冲击、中国平安天量融资”等四座大山的叠加重压之下才产生的,它就是熊市的铁底,断无被再度打穿的可能。

      第二大理由我拿香港市场说事。我认为,对当前的A股市场来说,最有借鉴意义的,当数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前后香港股市的表现――1995年1月23日恒生指数自6890点起步,至1997年8月7日16820点受亚洲金融风暴冲击走完牛市,历时两年半;接下来的熊市调整则至1998年8月13日6544点见底,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下的熊市仅持续刚好一年;接着,新一轮牛市即从6544点起步,在2000年3月28日受科网股泡沫破灭结束,新高为18397点。

      众所周知,当年东南亚金融风暴对香港经济造成重创,更有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对冲基金大鳄联手对联汇制进行冲击,相信当时港股及港股投资者面临的形势比去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的A股及A股投资者要严峻很多。

      但即使在那种情况下,港股熊市也仅走了一年,最大调整幅度为61%。相比之下,A股此次熊市调整幅度高达73%,你难道真的认为这个调整幅度并不足够吗?

      第三大理由我本来要拿中国经济说事,但忽然想到这个很多人都在说,我就不重复了。总之,说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表现优异”并不为过吧。

      最后,请容许我再次表达出我的观点:A股牛市依然(我很希望这篇文章能被开头提到的那位老人家看到,尽管我对我的观点有些战战兢兢)。 (第一财经日报 周迪伦 )
    珍惜牛市

      现在看来7•29暴跌并不是一次简单的警示,随后A股连续上涨3天,8月4日创出的本轮行情高点3478点,简直就是回光返照。接下来连续暴跌12个交易日,最大跌幅超过20%,个股跌幅甚至达到30%,投资者的情绪受到严重打击,由于是慢刀子杀人,这次的下跌甚至超过了5•30对市场的伤害。

      人们需要搞清楚的是,去年1664点以来的本轮行情是反弹还是反转,是新牛市的开始还是大熊市的中继阶段?因为如果是反弹,还处于熊市中,那股指还会创出1664点以下的新低。笔者还是坚持今年5月初作出的判断,新一轮牛市已经开始,未来的行情不会再创新低,在未来3年内将超过6124点。作出这样的判断是以宏观经济面作为基础的,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已经不容置疑,明年全球经济将开始复苏,中国的外贸将快速增长,中国经济由此全面驶入快车道,上市公司的业绩大增长是可以预期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A股没有可能不牛。

      但是A股毕竟是跌了,而且跌得让我们觉得有点过度。笔者不太同意把下跌归结于央行动态微调货币政策的表态,实际上这次下跌是市场自身原因造成的,长期上涨累积了下跌的巨大能量,来一次地震是正常的。笔者担心的是,牛市氛围形成后,相关部门过于乐观的估计和安排,已经导致A股市场严重失血。首先是毫无节制的IPO打乱了市场的节奏,资金的供求平衡被打破;其次是新上市股票被恶炒,造成市场严重失血;再次是再融资加速提出,紧锣密鼓的创业板,还有红筹回归、国际板的动议等等。

      资金需求和预期在快速放大,前期资金在考虑进退。既然打新年化收益率高达30%-40%,为什么还要在二级市场冒险呢?于是险资部分先撤了,在最新的报道中,险资打新收益高达70亿,这是暴利呀!私募也跑了,打大盘股可以喝汤,以后创业板出来打新就可以吃肉了,何乐而不为?大小非也动心了,涨了这么久,跑出来打新不是更好吗?于是资金加速流失,而新股源源不断发行上市,市场中的其他投资者也不能不考虑回避风险了,市场一垮,基金也受不了,为应对赎回,只能卖股票。

      市场就这样暴跌了,除了正常调整的原因外,实在和相关部门的虑事不周有关。笔者观察到管理层也开始加快新基金的发行,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应该有节制地IPO,不要一看到市场有了点起色就竭泽而渔,要倍加呵护来之不易的牛市;对上市制度立即进行修正,设立新股涨跌停限制;严控再融资,创业板均衡发行上市;最根本的一点,加快上市公司的重组。如果能做到以上四点,那流出的资金会逐渐回流市场,前途还是光明的。否则市场就会在黑暗中长期徘徊,融资和再融资也会再次大减速甚至搁置,投资者的损失还会进一步加大,这是市场参与各方都不愿意看到的多输局面。(华夏时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