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会计网-引领房地产会计行业潮流!

房地产会计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论坛热门版块 国内最热门的房地产财务同行交流平台 房产会计问吧 - 房产会计实务 - 纳税筹划

论坛推荐版块 我们的宗旨:房会天下 网聚精英 房产会计专题 - 房产开发资料 - 成本预算

网站培训课程 房地产会计财税专业培训 财税课程咨询 - 课程在线报名

查看: 17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财经评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瞻 紧货币宽财政渐成共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9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406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27 10:08: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10年11月26日 22:27吴丽华华夏时报
     11月25日晚,《新闻联播》播发央行要求加强流动性管理,调控信贷投放,继续引导货币信贷回归常态的消息。
      事实上,这一消息前一天已经在央行网站公布,并被广泛转载。而一天之后,这一消息仍在被视为舆论导向的《新闻联播》里以较大篇幅播出,其中深意自然值得玩味。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惯例,为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定调的经济工作会议,将在未来的十天左右召开。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的机构研究员和学者们都普遍预测,央行在这个时候表态,意味着在即将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上,货币政策可能会出现微调。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一位学者甚至表示:没有什么可猜测的,从有关部门的表态中可以判定,稳定物价肯定是这次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议题,会议将定调稳健的货币政策。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物价上涨的压力已经比较明显,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各界比较一致的判断。而这种一致的判断,在10月19日之前还是不可想象的,当时学界还在争论物价上涨趋势是否会持续,加息是否必要。
      至于促成了这种变化的原因,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的解释是,中国宏观经济中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在保增长和控制通胀预期这两难的选择里面,控制通胀预期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他说。
      CPI“意外”走高
      10月19日晚间,央行突然宣布加息。此前还在讨论物价上涨的可持续性和影响程度的经济分析人士们突然明白过来,物价上涨的幅度已经超过了管理层的容忍限度,宏观调控开始针对通胀预期。
      11月11日,10月份统计数据公布。即使有了前期加息的铺垫,不少分析人士仍然惊出了一身冷汗。
      CPI同比上涨4.4%,经济学界人士在CPI预测方面出现了罕见的惨败,统计数据远远超出市场预测的高点。这和平日统计数据往往不出市场所料形成了巨大反差。
      为什么一向预测准确的经济界人士全军覆没?有分析人士给出很有意思的回答:有关部门不想继续保持较低的CPI,就是要给宏观调控以理由。数据公布前一天央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一点。
      前几个月慢慢爬升的CPI超预期增长之后,市场的通胀预期加剧,纷纷调高对全年通胀指标的预测。随后,控制通胀措施迅速升温,货币政策频频出手,比如央行9天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国务院紧急出台四项调控物价措施,发改委从11月21日开始连续4天发文稳定物价。
      11月25日,《新闻联播》里不仅要求加强流动性管理,同时还警示,量化宽松政策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国际流动性持续流入国内,加大了物价和资产价格上涨压力。
      至此,有关货币政策可能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正式转向的判断已经成为共识。
      李稻葵表示,虽然货币政策的转向问题由国家决定,但是现在控制通胀预期显然已经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胀,已经成为一个中国经济不得不马上解决的问题。
      紧缩难以重现
      迅速升温的CPI加上频繁出手的调控措施,让不少人想起2007年的宏观调控。
      同样是在CPI持续上涨、调控政策频繁出手的背景下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2007年的宏观调控基调定位为防过热、防通胀,货币政策也由稳健转为从紧,而2010年的这一次会怎样?
      提起2007年,新发地的一个经销大户仍心有余悸。当年他曾因物价上涨被有关部门约谈,因此这一轮价格调控刚刚开始他就变得十分谨慎。更多的宏观经济分析人士则记得从紧的货币政策变成过紧之后误伤实体经济的教训。
      市场则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通胀调控政策逐渐加码之后,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全线下挫,前期涨幅较高的农产品现货市场也纷纷做出反应,棉花、白糖、生姜、大蒜价格全线下降。
      这一次防通胀大旗之下宏观政策会否出现2007年那样的紧缩?市场上的各色反应体现了人们的担心。不过,分析已经出台的调控物价措施和国内外环境,国内外不同背景的分析机构得出了几乎一致的判断:虽然近期物价仍存在上涨压力,货币政策会尽快回归正常,但是政府不太可能会全面收紧宏观经济政策,最重要的原因是目前的经济状况与2007-2008年不同。
      2007年,当食品价格暴涨时,在全球经济同步快速扩张的背景下,国内经济以14%的速度强劲增长,而地方政府强烈的投资冲动有进一步推高经济增长和通胀的危险。而目前,受经济刺激政策的支撑,GDP增速稳定在9%-10%,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仍不明朗。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尽管目前的流动性比2007年更宽松,但由于目前经济增长前景相对较弱,因此信贷收紧的幅度将不会过于严厉,市场普遍预计央行会继续采取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但是这不意味着政府将从现在起全面收紧宏观经济政策。
      从更为直接的信贷额度控制分析也是这样。中国的银行贷款并不是通过利率这样的价格型工具来调节的,而是取决于直接信贷额度控制这样的数量型工具。
      虽然央行明确表示,按照全年指标11月、12月总共只剩下约6000亿元,但这与2007年央行采取窗口指导几乎停发贷款的局面还是存在差别的。
      稳增长、稳通胀并行
      货币政策欲紧还休,增长问题是绕不过去的因素。控通胀政策发力之际,经济增长如何保证,成为这次定调宏观调控不得不说的话题。
      从实际操作来看,管理通胀预期的同时往往会伤及实体经济增速。在外界经济没有实现完全复苏,美国仍在印钞刺激经济之时,中国的调控如何实现真正高增长低通胀,摆在了决策者面前。
      据此,中金公司给出了2011 年货币政策偏紧,但对增长没有太大限制的判断。平安证券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王韧则把这种政策判断归结为稳增长稳通胀并行。有消息显示,增长和通胀权衡之下,决策层对通胀的容忍度可能更高,经济增长则更注重质量。
      据了解,近期召开的有关会议已经开始明确讨论提高通胀目标的问题。有接近决策层的人士表示,调控通胀容忍度指标已经形成共识,现在的问题是指标的确定。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认为,明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可概括为“货币保增长,财政保稳定”。增长问题和通胀问题并行之下,郭田勇认为“紧货币、宽财政”是经济工作会议可能给出的调控基调。
      2007年以来央行调整利率和准备金率大事记
      2010年11月19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0年11月10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0年10月20日上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5个百分点
      2010年5月2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0年2月12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0年1月18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8年12月22日下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8年11月27日下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
      2008年10月29日下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
      2008年10月8日下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8年9月15日下调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2008年6月7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2008年5月12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8年4月16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8年3月18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8年1月16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7年12月20日上调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上调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0.18个百分点
      2007年9月15日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
      2007年8月22日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
      2007年7月20日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
      2007年5月19日上调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上调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0.18个百分点
      2007年3月18日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转发到微博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