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3-11-28 10:15 |
---|
签到天数: 85 天 [LV.6]常住居民II
|
中央二台《经济半小时》节目:
“冬天如果不冷,害虫就冻不死,第二年的收成就不会好。”
谁是房地产市场的“害虫”?
Shui shi fangdichan shichang de "haichong
7月14日,中央电视2台《经济半小时》播出了题为《楼市调控不宜半途而废》的新闻调查节目,引起极大反响。
深圳英郡年华楼盘,原来每平方米单价13000多元,跌到现在才售6888元,还送精装修与全套家具。许多人发现他们过去买的房子正在不断缩水。他们欠银行的贷款已超过了房子的价值,成了负资产。于是选择不还贷,把房子扔给银行(断供)。有人大声疾呼,希望政府“救市”,究竟该不该救?
中央台节目在总结时亮出了一句非常精彩的结束语:“农民都知道,冬天如果不冷,害虫就冻不死,第二年的收成就不会好,同样,楼市的正常调整如果不能完成,半途而废,中国的房地行业就很难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那么,这里所比喻的、该冻死的“害虫”究竟是谁呢?
有害虫,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畸形发展。
中国房价上涨十年有其合理的一面,但2005年以来的疯狂上涨远远超出老百姓能承受的能力,到了极不正常的地步,
联合国世界人居报告认为,一套住房的合理价格应在居民年收入的2至3倍,如达到5倍时,大多数人就会无力购买,市场就会出现问题。比如美国,其“房价收入比”平均为2.8倍。针对我国的现实情况,国际专家(包括世界银行专家)给出的“房价收入比”为3至6倍。而深圳市房价收入比已飙升到20倍以上。上海、北京等城市中心城区的“房价收入比”甚至达到了30倍至50倍以上。这说明,我国房价已经远远超出了民众的实际购买力。 那么,为什么房价却一涨再涨?究竟谁在买房?
有人解释为“供不应求”,在外行人看来,这是非常有说服力的,因而具有很强的欺骗性。但椐国土资源部透露:我国已有1.14亿平米空置房屋,已存潜在过剩危机。
那么,如何解释房价的疯涨呢?节目指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畸形发展的根源就是存在着“害虫”。
谁是房地产市场中的“害虫”?
节目主持人指出:从2005年开始,国务院就不断出台各种调控措施,希望过热的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但随后的两年里房价这头疯牛越冲越高,直至今天泡沫开始破灭。
显然,钻土地政策的空子,利用贷款拼命囤积土地,导致土地供应紧张推高地价,从而推高房价;制造紧张气氛,欺骗购房者哄抢房源,坐等房价上涨,这些赚取高额利润、信誉度极低的房地产商是“害虫”。笔者曾在报上看到过揭露房产商,雇佣农民工漏夜排队购房,营造紧张气氛的报道。杭州有一楼盘,同一块土地。去年第一期开盘每平米8000元,相隔半年,第二期开盘暴涨到14000多元。
有的银行为了获得高利润,冒巨大危险,违反房贷政策,向购房者提供高比例贷款。这样购房者只须付极低的首付比例,有的甚至是零首付,制造了潜在的危机。当房价暴跌时购房者断供,次贷危机就很难避免。这些银行当然也是“害虫”
中国人中不乏赌性很重的投机者。有大量商品房被投资者和投机者占据。超过80%的购房者目的在于炒房而不是居住。浙江一些企业老板用资产做抵押,用贷款供贷款,还有的控股了当地的信用社,资金都搬到杭州大量枪购楼盘,成幢、成单元地囤积,造成杭州供不应求的假象。并委托中介以5倍以上的价格出售。这些巨量的获利盘是悬在房产市场上的利剑,也是“害虫”。杭州钱江四桥边的一个楼盘,被炒房团抢购一空,可楼盘入住已五年,如今空置率竟仍达90%以上。
中央台还提及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的土地政策,加速了房地产市场的畸形发展。其实,在哄抬房价这个问题上,地方政府、开发商、银行、中介、投机者有着共同的利益及各自的利益。难道这里就没有幕后交易?没有欺诈行为?
值得深思的是:中央调控房价的决心早已下定,希望房地产行业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但由于有那些“害虫”存在,调控的效果并不显著,那么什么是孳生“害虫”的温床呢?
为了让第二年的收成好一点,希望冬天更冷一点,真正冻死那些“害虫”。同样,楼市的正常调整也不能半途而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