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用户从未签到
|
房屋销售的价格中含有与之有关的土地的价格,在销售过程中将两者的计价合二为一是合适的,但是在企业的会计计量中将二者合并就会误导与企业相关的利益人,因此对房屋及土地会计核算应采用不同计量的方式,井以客观公正为基本原则,以贴近会计报告期房屋及土地的价格为目标进行核算。其核算的基本原则为:以资产的原始成本为基础,确定的折旧(或摊销)方法计提折旧,并以资产的重置成本价为基础,将确定的折旧办法与其调整后的价值与折余(或摊余)价值进行比较,差额部分作为持有损益。其具体改进办法如下:
1.会计核算科目设置及核算内容。
设置房屋、土地、持有损益、递延所得税四个一级会计科目,房屋及土地两个科目分别设置原始成本、持有损益两个明细科目,原始成本用于核算房屋或土地在购建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支出,房屋中不包括与土地有关的费用,土地中不包含与房屋有关的费用。
注:持有损益是指企业持有资产在存续期间的报告期的公允价值和账面折余价值之间的差额,其公允价值大于账面折余价值的部分作为持有收益,小于的部分作为持有损失,并同时确认与之有关的所得税。递延所得税用于核算持有损益部分中含有的所得税,遇到所得税税率变化,递延所得税的余额按新税率调整,其差额部分调入持有损益。
2.对改进方法的应用举例。下面对改进后的核算方法举一个例题加以说明。
[案例分析]
某企业于2004年购买了一块10亩的土地,购买的价格及与之有关的税费共计3000万元,使用年限为60年,当年12月31日建成并投入使用厂房一座,各项支出共计5000万元,厂房的使用期限为20年。根据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12月31日与该企业相同地段的土地每亩为350万元,建造相同面积、质量、规格厂房的成本为4800万元;2006年12月31日与该企业相同地段的土地每亩为400万元,建造相同面积、质量、规格厂房的成本为4800万元;2007年12月31日与该企业相同地段的土地每亩为500万元,建造相同面积、质量、规格厂房的成本为5200万元;2008年12月31日与该企业相同地段的土地每亩为450万元,建造相同面积、质量、规格厂房的成本为5400万元。2007年12月31日之前的所得税税率为33%,2008年1月1日起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到期的处置费用与残值相等,折旧采用直线法,不考虑其他因素。各年度会计处理如下:
(1)2004年12月31日之前将新建成的厂房、办公楼、土地分别转入固定资产和土地。
借:房屋——厂房——原始成本 50000000
贷:在建工程等 50000000
借:土地——原始成本 30000000
贷:在建工程等 30000000
(2)2005年12月31日对其会计处理如下:
①摊销土地使用权和对厂房、办公楼计提折旧
借:生产成本等相关科目 3000000
贷:累计折旧——厂房 2500000
累计摊销——土地 500000
②资产损益的确认和计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