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匪兵 发表于 2013-11-27 09:13:52

中国会计界泰斗葛家澍辞世

记得上学的时候,因为我学习不认真。老师总讲我学校的会计架构是厦门大学架构,一个叫葛大书一个叫娄什么,指导很久之后才知道这个人是葛家澍。。。。

下面为转载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葛家澍勤于治学,成绩显著。

  1979年,葛家澍在厦大芙蓉湖畔。


  29岁的葛家澍。

  名片

  葛家澍是著名经济学家、会计学家、管理学家,教育家,新中国会计教育事业开拓者和会计准则奠基人,厦门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曾任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首任院长。

  葛家澍1921年3月出生,江苏省兴化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4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会计学系并留校任教,历任校工会主席、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曾任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兼会计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1989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创下几个新中国“第一”

  葛家澍培养了一支现在都身居重职的“葛家军”,其间创造了好几个新中国“第一”:

  “第一个经济学和会计学博士”

  “第一位审计学博士”

  “第一位会计学女博士”

  “教科书上的人物”

  葛家澍还是一位“教科书上的人物”,他编写的两本会计学教材,发行量都超过百万册。

  不喜欢被称为“大师”

  葛家澍不喜欢人们称呼他为“大师”或“泰斗”,他说,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看成“大师”或“泰斗”,他就“完了”,因为他就无法前进了。但是,他接受人们对他做出的“极其谦虚”的评价。

  葛家澍曾介绍他的人生准则:为人处事,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如何能做到这点呢?葛家澍说,对别人,一定要看长处,对自己,要看短处。

  经济学家、会计学家、厦大教授葛家澍昨日凌晨三点“安详辞世”,终年93岁,学术界尊他为“打响会计界**第一炮”,年轻学生则称他为“会计界一哥”——他的名字,至今还出现在很多会计学的教科书上。

  他最后一次接受本报采访是今年4月6日——他作为两名获奖者之一,获得厦大首设的“南强杰出贡献奖”,奖金20万元。

  当天,葛家澍参加了在厦大92周年校庆大会举行的颁奖仪式,但他没有讲话。会议结束后,他在厦大建南礼堂外接受本报短暂采访,谈及他当年用小字来坚持自己主张——为了不违心,他做出让步:其他编委的观点用大字写,他的观点用小字写。他还被本报问及20万元要如何花,葛家澍听罢笑开了,说,还没想好呢!

  厦大昨日在主页上发布消息说,27日送别葛家澍。

  1 去年遭受双重打击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出生于1921年的葛家澍,在2013年11月25日3时40分“安详辞世”,终年93岁。他的学生仍表示不能接受,他们说:没想到,他挺过癌症手术和丧子之痛后,却倒下了。

  去年,葛家澍遭受双重打击,先是自己得了肾癌,做完手术还躺在病床上时,他三个儿子中的一个因病去世。

  他的学生说,即使这样,他仍顽强地站起来。今年春节学生到他家拜年,学生们发现他身体恢复和精神都“很不错”。

  本报的消息来源说,葛家澍病倒是最近一个月的事,先是肚子不舒服,送到医院发现是内出血,接着因为输血产生反应,陷入昏迷。

  2“打响会计界**的第一炮”

  在厦大,与葛家澍年纪相仿的“大家”有不少,相对于其他人比较激烈的个性,葛家澍属于温和派,他有个特点,往往没说上几句话,嘴角就往上弯了。不过,在他含笑的温和外表之下,隐藏的是一颗勇敢的“学术之心”——他促使中国会计学回到并行进在科学的道路上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推倒了在所谓的“社会主义会计”和“资本主义会计”之间人为筑起的高墙。

  在会计学界,他称“打响会计界**的第一炮”。2010年,厦大为葛家澍举行从教65周年暨九秩华诞庆祝会,他接受本报采访,详解“第一炮”由来。

  现在使用的会计记账法——“借贷记账法”一度在中国被严厉批判并被抛弃,人们认为它“体现了资本家剥削工人”,是有阶级性的。

  1978年,刚刚获得“解放”的葛家澍毫无畏惧地发表了《必须替借贷记账法恢复名誉》一文,指出,记账方法本身只是记载经济业务的手段,不同的记账方法的区别仅在记录方式、记账符号、记账规则、对账方法等,并不带有任何的阶级性。

  上海财经大学原副校长王松年说,在当时那么复杂的条件下,大家都小心说话,但是,他凭着科学家的良心,直言不讳。

  葛家澍今天在中国会计界享有的地位还在于:他的一系列理论为西方会计理论在中国的全面介绍和引进铺平了道路,中国建立一个能和世界接轨的会计体系,葛家澍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葛家澍也是推动我国制定会计准则的先锋之一。在他从教65周年的庆祝会上,国家财政部会计司的一位负责人透露,每当会计新法要出台前,财政部的会计团队都会先到厦大,听听葛家澍等人的意见。

  昨天,@马靖昊说会计在微博上说,找出葛家澍为会计准则所提的建议,上面还可以看到准则组的批示:“请印7份,分送冯司长……,这是葛家澍教授意见,原件存!”的字样。

  3培养了一支“葛家军”

  葛家澍去世的消息昨天早上传出, 不少人在微博登社交媒体缅怀,基本上都以“会计学泰斗”来形容他。

  他的确是名副其实,自1945年毕业厦大并留校任教,葛家澍培养了一支现在都身居重职的“葛家军”,其间创造了好几个新中国“第一”——“第一个经济学和会计学博士”、“第一位审计学博士”和“第一位会计学女博士”,他还是位“教科书上的人物”,他编写的两本会计学教材,发行量都超过百万。

  事实上,葛家澍并不喜欢人们称呼他为“大师”或“泰斗”,他说,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看成“大师”或“泰斗”,他就“完了”,因为他就无法前进了。但是,他接受人们对他做出的“极其谦虚”的评价。

  他说,在科学研究的长河里,我只能算是一滴水。

  葛家澍曾介绍他的人生准则:为人处事,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如何能做到这点呢?葛家澍说,对别人,一定要看长处,对自己,要看短处。

  4病倒前还在带博士生

  他的学生介绍,到现在,葛家澍还在带博士生——每年招收一位,每周三,他在家里为他(她)开课,但是,经常来的不止一位,其他导师也会把他们的学生送过来取经。

  在外人看来,这一切匪夷所思——90多岁的老先生保持清晰思维就很了不起了,他还能知道学术界正在发生什么吗?还能教给学生什么吗?

  葛家澍的一位学生昨天在被问及此事时,有点生气地提高声调:我们并非只是慕名而去,他比我们年轻人勤奋,比我们更早关注到理论前沿。

  年过九旬的葛家澍有自己和世界同步的方法,他通过网络、刊物和他的学生来跟踪会计界,三年前他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他正在关注金融危机所引出的会计计量方法的改革。

  葛家澍一直保持这样的习惯,每天六点多起床后,洗洗刷刷、吃早饭后,他就坐在书桌前不动了。 他的学生说,他是那种把学问和生活混为一体的人。

  葛家澍到晚年还经久不衰的勤奋,一方面来源于他对会计的兴趣,另一方面,他是“做给学生看的”,葛家澍说,作为导师,如果不做科研,如何让学生服你?

  不太为人所知的是,这位会计学家酷爱京剧,尤其欣赏谭派继承人余叔岩的表演,他经常跟学生讲起余叔岩的弟子、著名京剧艺术家孟小冬的故事。

  孟小冬最后一次登台表演是在1947年,之后再也没有登过台,但是仍然保持着每天吊嗓子的习惯,天天如此,从不间断。葛家澍以此教育学生们说,“每个人都应有所追求,做学问也是如此,就要像孟小冬那样,不为名为利,持之以恒地追求。”


老年使者 发表于 2013-11-27 14:17:24

一代大师,驾鹤西去,悲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会计界泰斗葛家澍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