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毒花 发表于 2010-6-30 21:26:34

潘石屹:我是房地产界的章子怡

   爱作秀的潘石屹
  潘石屹可能不是最大的房地产商,但绝对算是名气最大的之一。他的名气与他的“秀”紧密相关。他的博客点击逾千万,并集结成册;他拍照片,并出过个人摄影集;他演过电影;他的名字和笑脸频繁出现于媒体;他还把自己作为形象代言人,印在户外广告牌上。
  “作秀”的背后,是怎样的一个商人?他的“秀”,又是出于何样的动机?
  用笑脸面对一切
  7月15日下午,刚刚走下从伦敦飞抵北京的飞机,潘石屹就直接赶到新开盘的“朝外SOHO”的样板间。他笑容可掬地与在场的记者一一握手,然后递上名片。
  “你上次已经给过我名片了。”一位记者提醒他。
  “哦,真是不好意思,我刚下飞机,现在头还昏着呢。”潘石屹忙赔不是,满脸笑得很乖。
  潘石屹的笑脸或许比他的名字更让人印象深刻。在五颜六色的SOHO现代城上有一块巨大的户外广告牌,戴着黑边工艺眼镜的潘石屹,以标志性的笑容注视着所有过往行人。
  “潘石屹说话时总是笑嘻嘻的,没有架子。”京城一位房地产记者说。
  即使被问到“双规”传闻时,潘石屹仍然笑意盈盈。“关于我被‘双规’的消息,我至少听到过15个版本。”他听到的15个版本中传得最活灵活现的一个是,高层领导在会议上拍案而起,下令:“把潘石屹抓起来!”
  6月中旬首创置业董事长刘晓光遭调查,有传闻称潘石屹也被“双规”。
  有一天,甚至有银行工作人员把电话打给潘石屹的财务总监:“听权威部门说潘石屹被抓。你到他办公室看一看,有没有人。”
  潘石屹哭笑不得,“现在的人不干正经事,就忙着传谣言。”只有曾经与他一起在海南打拼过的王功权不相信:“潘石屹肯定不会被双规,因为他不是党员。”
  潘石屹说,还是王功权的政策水平高。
  不出头,不说话,不升价
  双规虽然只是传言,但7月的北京房地产圈却暗中流传着“三不原则”:不出头,不说话,不升价。
  被称作“任大炮”的华远总经理任志强从6月2日之后就停止在博客上谈论中央的房地产政策,一向喜欢说话的潘石屹也很少在公开场合谈论这个话题,甚至在自己的博客上也三缄其口,转而大谈“大英博物馆,牙齿矫正器和齐达内”之类的风月。
  有人认为,让开发商从公众舆论里消失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宏观调控。
  7月18日,潘石屹前往山西太原参加一个房地产论坛,在首都机场邂逅建设部一位官员。
  “你看你们最近不说话不是挺好?”这位负责人对潘说。
  潘石屹连连点头称是。
  就在一天前,潘石屹在博客上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对说话方式的小结》:第一种是说真话;第二种是不说话;第三种是说假话。
  十几万元做出大宣传
  潘石屹每次经过机场书店的时候,都要看一眼书架上有没有那本《潘石屹的博客》。
  潘石屹的博客已经有超过1000万的点击量,如今的日点击量在10万左右,“快赶上一张日报的发行量了吧?” 他的语气里不无自豪。
  也有人怀疑那些文章是有人代笔:他哪有那么多时间写博客?
  “我走到哪里都会带着一个本子,想到什么就立刻记下来。”潘石屹自称每天花半个小时写博客,然后用半个小时修改两遍,再发到网上去。
  在伦敦度假时,夫人张欣发现潘石屹每天早上都要在洗手间里呆半个小时,并且和家人打招呼:“不要打扰我。”张欣靠近一听,原来潘石屹正用电话给秘书口述博客内容,让秘书打出来发到网上去。
  “在博客上和网友交流很有意思。”潘石屹说,你的文章一出来,就会有很多人来抢着第一个回帖,会有很多人马上对文章提出意见,有批评的,有赞同的。“这是一种完全开放式的交流。”
  博客里,潘对他在伦敦的经历津津乐道,“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和伦敦市长一起聊天的。”
  潘石屹喜欢用纸和笔写博客,再交给打字员录入电脑。“把这些手稿留下来,以后没事自己翻翻挺有意思,说不定还可以出书呢。”
  的确有出版社主动找上门来把潘石屹的博客印刷出版,28.8万字,26块钱一本。但他没要版税。
  一个下属给他算了笔账:如果按照10%的版税计算,一本书就是2.6元,现在销售了近5万册,“这十几万的版税都白送给出版社啦”。
  “十几万做了这么大宣传,挺合算的。”潘石屹说。
  吸取克林顿的教训
  潘石屹初入北京房地产市场就经历了两次重大危机,但潘石屹却把危机转换成对自己的楼盘的宣传。
  “潘石屹的确是个太极高手,懂得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目睹过这两次危机的一位房地产商如此评价。
  1999年8月,SOHO现代城的23名销售员被竞争对手用20万的高薪一夜挖走。
  “是忍一忍还是找媒体出口气?”潘石屹躲在怀柔想了一个晚上。媒体的朋友都劝他:“家丑不可外扬。”
  第二天晚上,潘听说对方还要找媒体来开新闻发布会,说现代城已经不行了,总经理也要跑。
  这对我是个刺激。”潘石屹说。
  此前,潘石屹仔细了解过1997年克林顿性丑闻事件中的媒体报道。这给了他一个启示:“对待媒体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坦诚。只要你拿出足够的坦诚,媒体和社会公众就会理解你。”
  所以1999年遇到挖人事件时,潘石屹第一个想到的是:“一定要对大家说清楚,告诉媒体真相,不能让他们通过新闻发布会对我造谣。”
  于是潘石屹连夜写了一封信,题目叫做《现代城的四名销售副总监被高薪挖跑了》。第二天,几家京城有影响力的媒体都以半个版广告的形式刊登这信。
  这件事引起轩然大波,中央电视台等多个媒体纷纷关注,现代城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北京最知名的楼盘,1999年销售额达到18亿元人民币。
    精明的“二道贩子”
  第二次近乎致命的一击来自另一位房地产“大佬”任志强。
  2000年2月,潘石屹邀请华远总经理任志强参观了SOHO现代城的样板间。任志强从专业角度询问了许多细节问题,并当面提出了一大堆建议和意见,然后离开了现代城。
  任志强写了封长信,题为《朋友之间的交流——潘总请我看现代城样板间》。任从概念到技术一一批判了现代城,字字锋芒,招招见血。“这种物业类型办公不像办公,居住不像居住,属于非牛非马的怪胎,设计上也就是三分的草稿想法;从技术方面,采光、通风、安全、隐私、能源样样有问题。”其结论是:长安街旁边不应该有这种东西,最好马上炸掉!
  潘石屹看完信非常紧张,立即召集有关负责人和专家开会,对任志强提出的问题逐一咨询研究,接着他给任志强写了回信《创新是需要勇气的——“二道贩子”给“菜农”的回信》。信中除了就任志强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技术方面的答复外,主题却稍作偏离,大谈创新问题。
  几天后,潘石屹经过认真权衡,抓紧时间印发了一期客户通讯,将这两封信率先捅向公众。
  3月初,两家报纸同时以大版面刊登了这两封信,潘任之争被正式推向社会。现代城的业主也很关注这次争论,有的业主甚至还直接给任志强写信,加入到争论中来。一时间,SOHO又一次吸引了大量的注意力。
  当热闹的讨论结束的时候,SOHO也基本售罄。潘石屹却没闲着,他把这次批判SOHO现代城的重点文章言论都收集起来,集结成书,取名《SOHO现代城批判》。先是作为楼书免费发放,后来被书商看中,成为公开发行的正式出版物。
  “但凡楼书都是吹得天花乱坠的,有谁见过批评自己楼盘的么?”一位前SOHO中国的员工说,潘石屹反其道而行之,“这就是宣传。”
  任志强信中提到的一个比喻日后成为这两人形象的写照:华远乃至任志强像个勤勤恳恳的“菜农”,只知道辛苦耕作,而缺少和媒体的交流;而潘石屹就像个精明的“二道贩子”,总能把本来是蔬菜的西红柿卖出水果的价钱。
  “公司的唐老鸭”
  从2001年开始,潘石屹改变了宣传策略:跳出房地产媒体圈,开始主攻大众传媒。原本打算给企业设计一套形象标识的潘石屹决定,就由自己来做SOHO中国的形象代言人。“我就是公司的LOGO,就是公司的唐老鸭和米老鼠。”
  于是就有了SOHO现代城和建外SOHO巨幅户外广告牌上微笑的潘石屹。
  潘石屹从不放弃任何向媒体“推广自己”的机会。“只要你约采访,基本上都能成功。”一位房地产记者说。
  用潘石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像祥林嫂一样,一遍又一遍讲述自己的童年往事、创业史、人生观、世界观、财富观、地产观、艺术观、热门话题等等”。
  2006年情人节前夕,潘石屹和梅婷主演的电影《阿司匹林》在北京首映,发布会地点选在了尚未竣工的朝外SOHO 的售楼大厅内。一口甘肃天水口音的潘石屹在电影中扮演一位美国海归,这遭到妻子张欣的嘲笑“明明是一土鳖,非要冒充海龟。”
  “我实在不适合演电影,要在镜头面前说别人的话,光台词就背不下来。”潘石屹回忆说,最后一次拍摄的时候,有一页纸的台词要背,背了一两个小时都没背下来。“最后别人出个主意,万一要不行了,就把这张纸贴到梅婷的脸上,我就照着念一遍。”
  潘石屹的电影显然没有他的房子那么好卖。潘石屹的一位朋友开玩笑说:“今年情人节期间最傻的事就是看潘石屹的《阿司匹林》,比这更傻的是自己买票去电影院看。”
  但潘石屹在意的显然不是票房收入。“我没听到一个人说(电影)好,也没听到一个人说坏,连骂的声音都没有。” 潘石屹说,“做事情做得这样平淡,真是遗憾。”
  “无论潘石屹出书也好,写博客也好,拍电影也好,一切‘作秀’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卖房子在作宣传。”京城一位资深房地产媒体人士这样评论他。
  据潘石屹提供的数据,SOHO中国用于宣传推广的费用不到每个项目的千分之七。而一般大型楼盘用于此方面的费用为百分之三左右,南方的一些楼盘甚至达到百分之五。
  “潘石屹的个人品牌和SOHO中国的公司品牌已经合为一体了,潘石屹就是SOHO中国,SOHO中国就是潘石屹。”这位媒体人士说,“这是潘石屹的聪明之处,但也正是危险之处——他必须时刻保持自己良好的公众形象,不能有分毫闪失。”
  2002年,刘晓庆因偷税漏税被捕。潘石屹立即让公司财务部门审核数据,向媒体和社会公开了SOHO中国的纳税额:3.75亿元,以示清白。
  有人批评他:“一个房地产商干吗这么上窜下跳,像是‘小燕子’一样。”
  潘石屹回应说:“我不是‘小燕子’,我是章子怡。”
  一位曾在潘石屹身边工作过的人说,“你可以不喜欢他,但你不能不承认他的成功;你可以认为他的房子一塌糊涂,但你不能不承认他都卖出去了。”
  43岁的潘石屹正笑容满面地走在明星房地产商之路上。
  潘石屹聊“作秀”
  记者:你怎么看待作秀?
  潘石屹:作秀是个贬义词,按照一般人的观点理解是很不好的。前一段时间洪晃写了一个博客,说韩寒凹造型。我打电话去问,什么是凹造型,她说这是上海话,其实就是作 秀的意思。她说传统的知识分子认为,作秀就是不坐下来好好做学问,一边做自己的事情,一边还要凹造型。潘石屹一边盖房子,一边还要凹造型。只盖房子,别人就都不知道了。
  这其实与人的性格有关系,有的人屁大的事情都不让人知道。我认为底线是不违法乱纪,别的事情都可以拿出来跟人分享。写博客的人都喜欢凹造型。要表演。我仔细想了想,没什么错,是性格。你让我蔫蔫的,不让别人知道,我也受不了。我认为作秀也不是负面的东西。
  记者:你的生活非常丰富,那么有哪些是纯粹的爱好,哪些是出于商业宣传目的?
  潘石屹:其实很难划分。比如拍电影,都没过脑子想,洪晃跟我说了一声,我就去了,也没想过有什么影响。就跟别人叫我吃顿饭一样。但写书还是花了很多精力,是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还可以跟别人分享,多年以后可以翻出来看。
  这个问题很难说,一开始想着跟商业挂钩不一定能挂得起来,有的时候会歪打正着。
  一开始只是有这种推广的意图,后来慢慢就清晰。最极致的是在京广对面有个奇大无比的广告牌。一开始让广告公司来设计,他们放个楼盘,说几句豪言壮语,觉得没劲。当时全国都在演《功夫》,有个周星驰跳起来的剧照,有个员工把周星驰扫进去,把我的头像换上去。结果业务员反映很好。任志强说他的房子不好卖就是我跳起来踢的。有很多客户很认这照片。客户说掏几百万买房子,在北京选择很多。一看到你站在京广对面,就好像传递信号:我是潘石屹,就来买我的东西吧。
  这么放了一两年了,大街小巷都是我的头像,每天出门到处都看到自己,已经烦透了。所以这两天刚刚换下来,如果销售不好再放上。
  记者:有人说你现在追求丰富的生活,是为了弥补儿时的贫困和自卑?
  潘石屹:没有这种情况。
  小的时候家庭特别贫困,但父母都非常开朗。没饭吃,两个女儿又送给别人,但爸爸常常吹着口哨,唱着歌就回来了。父母和村里人关系都很好。
  进入高中,到了公社,小孩瞧不起乡下来的人,讲话穿的衣服都不一样。我们的话发音区别很微小,他们就觉得土,叫我山猫,就是土豹子。比较压抑。进入培黎之后好多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潘石屹:我是房地产界的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