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春娟 发表于 2010-3-3 11:52:29

王石:万科关注的三件事

完成书稿后的这几个月里,经济形势发生了许多变化。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为了应对金融海啸,纷纷采取积极政策,从而导致流动性充足,带来通胀预期,大量投资流向房产、股市,资产价格上涨。
万科怎么看市场?在“拐点论”前后,万科之所以能把握住趋势,除了尊重市场、扎扎实实做了很多市场研究工作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坚持“不贪婪”的心态。2009年万科拿了不少地,但“不贪婪”的心态没有变,我们依然坚持去年所作的两个承诺:第一,不拿地王,第二,不做价格领跑者。
短期看,市场永远有许多不确定性。长期来看呢?中国的城市化率每年上升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速仍保持在世界前列,居民财富增加,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给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大环境,对于这一点,我有信心。
既然长期看好,就应该着手长期性的工作——董事会主席的职责不正是如此吗?现阶段,我在万科内部主要关注三件事情:
第一,建筑研究中心。2006年,东莞住宅产业化基地立项,随后完成了一系列研究和实验,推出1-6号实验楼。未来,我们还要在北方城市天津建设一个研究基地。东莞基地主要研究住宅产业化,天津基地的方向是绿色建筑。东莞基地在项目一期的基础上,继续上马二期,三期,建成一个环保和技术的理想国,它应该是一个零碳排放的基地,而且是一个从荒地上生长出来的“桃花源”,绿树葱茏,鸟语花香……
      第二,上海世博会万科馆。这个馆的名称叫“2049”,2049年不仅是建国100周年,更象征着我们的未来。我们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但有没有计算过为此付出的环境代价呢?这个馆表达的是对人与自然环境、城市生活的思考,主题为“尊重的可能”。展馆采用麦桔梗作为建筑原材料,展览内容:人类一步步侵占金丝猴的生活空间,学习非洲蚂蚁高超的建筑技术,芳草格对抗沙漠化,人与垃圾的战争……当然,更多的细节,明年世博会见!
第三,万科新总部大楼。建多大的建筑,就要缩减多少市民的公共空间?不会,这栋由斯蒂芬•霍尔设计的建筑,所占地面完全向市民开放。它正在申请世界绿色建筑的最高认证——美国LEED铂金认证:它像一只生物,表皮是“会呼吸”的半透明强化轻质碳纤维;每个方向的墙面都经过年度太阳能采集量计算,控制百叶的开关和角度,保证采光和温度,相对同类型建筑节能75%。建筑使用可再生环保材料,但并非什么特别的高科技产品,而是在方圆500里范围内就可以生产的……
         我希望通过这三项工作,推动万科节能环保和住宅产业化战略,建立起一个国际交流平台,并且让绿色住宅和工厂化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每一位万科人、客户、股东以及合作伙伴的共识。
【向后看】
    “慢下来”,是我上一本书《让灵魂跟上脚步》的主旨。慢下来,不仅是要看看未来,希望看得更远;更要回顾过去,希望看得更清楚——包括个人的历程、企业的轨迹,以及大的文化背景。
耶路撒冷归来,很长一段时间,我沉入此行带来的精神震撼久久不能自拔;大屠杀纪念馆那种冷静反思本民族历史和人性的态度,也很启发我的思考。甚至在归来几个月之后,我又一次在旅途中特意借道耶城,再次拜访。完成这本书后,我突然想到:我去过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也去过柏林的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馆,可我竟然从来没有去过自己国家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问问身边的朋友,竟没有一个曾去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为什么?除了我们的个体意识的忽略,是否也和我们民族整体意识的忽略有关?这或许反映了我们看待历史的方法和态度。
耶路撒冷的大屠杀纪念馆从1953年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搜集每一位死难者和幸存者的个人资料,现在共拥有6200万份相关文件、档案,近27万张照片,以及数千份影音资料。近年,以色列甚至建成一个中央数据库,全世界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到300万死于纳粹屠杀的遇难者姓名和相关个人资料。大屠杀纪念馆馆长阿夫纳•沙立夫说:“如果不了解遇难者和幸存者的故事,我们就不可能了解大屠杀,也不可能从中吸取教训。”
         大屠杀纪念馆不仅是犹太人对德国纳粹的控诉,更是站在普世人性的角度,冷静反思大屠杀产生的根源,甚至对犹太人自身的反省,比如犹太人面对纳粹**的集体不抵抗,一些社区精英配合了纳粹对犹太同胞的迫害和屠杀……正是基于这种冷静的反思精神,德裔犹太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形成了“平凡的恶”的洞见,她提出纳粹战犯受审的理由应当是“反人类罪”——如今,阿伦特的观点已经广为世人接受,成为人们谴责这类罪恶的共识。
相比之下,我们缺少这种对历史的尊重、对人性的尊重,也缺少对历史的反思、对自身的反思。
我们的民族是如此,企业、个人也是如此。今天的万科人,说起近年的持续高速度增长,当然一个个头头是道,但有几个人还记得1993年宏观调控后做减法的艰难和狼狈?说到万科的全国布局,当然是英明决策,理性投资,但又有谁还记得海神广场——一个冒进的投资,几乎葬送整个公司前程?一本《道路与梦想》娓娓道来,说得多的是理想、成功、韧性,一旦描写到错误和失败,就要来个春秋笔法。即使有失败,那也是成功路上用来增加悬念和起伏的小小挫折吧?
不能看到未来,不能看清楚过去,我们将往何处去?

王邓王邓 发表于 2010-3-5 16:38:33

学习!!!!!!!!!!!!!!!

甜咖啡甜 发表于 2012-5-15 17:55:16

楼主太有才了,膜拜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石:万科关注的三件事